第A02版:要闻

“大国工匠”许振超:争取世界领先

据新华社电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大国工匠”许振超的“座右铭”。

1974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许振超来到青岛港,成了一名码头工人。那时,港口装卸作业方式很落后,体力劳动繁重。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因肯钻研、技术好,被选为第一批桥吊司机。经过苦练,他成功练就了“一钩准”等绝活儿,带出了“王啸飞燕”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2003年4月27日夜,许振超带领桥吊队的工友,仅用6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娅”轮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个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此后5年,许振超带领桥吊队,先后7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

练绝活儿之余,许振超还在岗位上勇于创新。他经多次试验,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了节电器,全年节约电费600万元;他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等技术改造,填补了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2000万元以上,噪声和尾气污染接近于零……

如今的许振超,仍经常在青岛港为他设立的“许振超大师工作室”里,和新一代码头工人一起,围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开展以高效服务为目标的创新。“我们不要‘差不多’!要干就尽力追求完美,争取世界领先!”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