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圣地千年扒村辉煌,东张古镇今日墨瓷飘香。”扒村牌坊上的对联,寥寥20个字,将扒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呈现于眼前。
“我们村历史悠久,因瓷器而闻名。村里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窑址,还有伯灵翁庙、观音堂、清代民居建筑群、定远寨遗址等一大批古迹。”7月15日,冒着酷暑,65岁的扒村退休教师、人称扒村“活化石”的席子杰,带着记者一行走街串巷,探访古村落、古民居。
“2017年,我们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提起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席子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在扒村蜿蜒的小路上,随处可见用青砖、灰瓦建造的房屋,再加上青石、木窗……浓郁的古老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旧物”被时光打磨得极具温度。走在扒村的街巷,有那么一瞬间,感觉时光是缓慢的,甚至让人回到了百余年前。
穿过席家老宅,我们来到宋东林家的老宅。刚进院,住在这里的一家人便热情地迎了出来。
“快进屋,天太热了,切个西瓜吃。”年过九旬的宋金枝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奶奶,你们这老屋有多少年了?”
“具体多少年我说不清,估计得有200多年了。”
这处老宅除了有正屋和两间偏房外,还有两间屋子和一扇大门。大门上挂有“禹州市不可移动文物”和“东张镇镇公所旧址”标牌。
从宋东林家出来,席老师带着记者一行参观了边大军家的老宅。
“我们村像这样的古民居有近30处,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二进或一进四合院有24个,房屋的特点是青砖、青石墙体,硬山小青瓦顶,有门楼、倒座等,一些砖头上雕有福寿、团花、太极等图案,非常有韵味。”席子杰说。
扒村的席家钱庄和钢刹楼,也不能不看。钱庄又叫藏金楼,就是过去的金库。钢刹楼建在钱庄的西边,很像老电影里的炮楼,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钱庄的安全。整个钱庄可以说是一座连体的砖石建筑物。目前,钢刹楼有一部分坍塌,整个钱庄的主体基本保存完整。
除了这些可见的古建筑外,扒村还流传着“李三娘传奇”“天榻龙拉磨”“义商全盛永”等传说。
“这些都是我们村的‘财富’。如何将古村落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努力。”扒村村党委书记席亚飞说,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是保护、发展古村落的好出路。关键的问题是恢复“扒村瓷”,让古村落“活”起来。为了这个目标,近几年,扒村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实施生态振兴。
“村里的水墨瓷屋已经建好。开业后,游客到我们村不仅可以观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扒村瓷’,而且可以参观古村落,体验乡村生活,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席亚飞说。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潮头,像扒村这样的古村落,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席子杰说,让古村落“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社会文明,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