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气温渐回升,注意防飞絮

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上周末,河南的天气一片宁静,除了东南部分地区有少量降水外,大部分地区阳光明媚。随着冷空气的结束,“气温回升”成了关键词。预计从今天开始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坐上升温“列车”,最高气温“20℃+”将成为本周的常态。

气温回升,提防飞絮

上周后期,我省气温骤降,部分地区出现了“四月飞雪”的现象,我市也出现了降温、降水。春季,天气不按常理“出牌”是常有的事。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本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将逐渐回升,最高气温“20℃+”将成为常态。具体预报为,我市今天晴天间多云,西南风2到3级,5℃到23℃;明天晴天到多云,9℃到22℃。

其实,每年暮春时节的杨柳絮才是“四月飞雪”的真正主角。清明节后,天气回暖,中午前后阳光灿烂、体感较热。这时候即便风力很小,杨柳絮也是满天飞舞,而刮风的时候更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杨柳絮是雌株的花。早晨和晚上气温较低,风力小,杨柳絮喜欢“宅”着不动。在晴朗的白天,10时至16时是它们活跃的时间。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该时段气流扰动增强,有利于杨柳絮“放飞自我”。那么,如何做好防护?避免接触飞絮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避开飞絮高发时段,尽可能选择飞絮比较少的早晨、晚上或雨后,外出时佩戴口罩。外出返回后,除了尽快洗手之外,还应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容易敏感的人群日常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对脚踝的保护

春季,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即使在凉意明显的早晚也将脚踝露出来,将“春捂”抛到脑后。踝关节是连接人体心脏与脚的枢纽,在运动中承担着屈伸、环转的任务。脚踝受凉容易造成脚踝疼痛,导致关节活动不利索。

此外,晴好的天气适合户外运动。运动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病,处理不当会带来不良后果。人在登山、下坡、跑步、跳跃时,容易引起踝关节突然内翻或外翻,踝外侧或内侧的韧带往往会因受到强大的张力而扭伤。其临床表现为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等症状。踝关节扭伤经治疗后大多可痊愈,但一些踝关节扭伤患者由于治疗不科学等原因会留下踝部疼痛等后遗症,甚至影响行走和劳动。一般来说,多数人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可用湿毛巾或冰块冷敷。这样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肿胀。需要注意的是,扭伤后应避免热敷、乱揉、乱按,以免加重出血与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