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气温升高时,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受到手足口病的侵袭。许昌市中心医院儿科专家张世昌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发病时,患者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疱疹,重症患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也会受累,家长应警惕。
孩子患了手足口病,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检查口腔时,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或溃疡,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会出现类似皮疹样的疹子,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较轻,在一周内痊愈。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1至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手足口病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张世昌表示,症状较轻的患儿一般只需对症处理,无须采取特殊治疗,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而重症患儿只要早发现,早到正规医院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家长无须“谈病色变”。
临床上,5岁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消化道传播。“由于儿童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好,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加之自控力不强,有洗手不认真、吃手、摸眼睛、摸鼻孔等不良习惯,很容易感染。”张世昌建议,夏季是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密集的场所。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用手触摸口鼻、揉眼睛。
“当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5岁以下的患儿出现以下症状时要特别注意: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心率增快,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等。患儿出现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要立即就医。”张世昌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