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农民夫妇吟诗作对,夫唱妇随,吹拉弹唱,舞文弄墨

襄城县的“诗词之家”,生活充满诗意

魏占业夫妇坐在家中的亭廊内推敲诗句。记者 代玺 摄

□ 记者 代玺 通讯员 赵素鸽

农民夫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生活。也可以是这样的:吟诗作对,夫唱妇随;修园造景,侍弄花草;吹拉弹唱,舞文弄墨……是的,这就是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农民魏占业和张秋珍夫妇的诗意生活。5月17日,许昌市诗词协会授予魏占业的家庭“诗词之家”荣誉称号。5月23日,记者走进这个“诗词之家”,近距离感受了这对农民夫妇的别样生活。

痴迷诗词,拜师学艺

5月23日,走进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的魏占业家,记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亭台楼阁、回廊花窗、绿植掩映、假山怪石……俨然是一座微缩版园林。这座园林里有几面墙,墙上写有70首诗词。“瑞兴园”“春韵亭”“幸福居”,这里的每处建筑都被主人取了诗意的名字。

谁能想到,这座园林出自66岁的农民魏占业之手。清癯和善的魏占业告诉记者,他会泥瓦活儿,家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他“捣鼓”的。热爱生活应该是诗人必备的素质,魏占业讲起了他的生活。

“我喜欢诗词,但小时候没有学习的条件,所以底子薄。初中毕业后我一直在村里务农,后来成了家,有了儿女,常年为生计奔忙。近几年,孩子们都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让我去江南旅游。我到外面才发现祖国的山河太美了!我站在仙境一般的美景里想,如果能将那种诗情画意用诗词表达出来该多好啊!”

动了写诗的心思后,魏占业开始日夜琢磨。他把能搜罗到的唐诗宋词都搬到眼前认真学习,遇到不懂的词就查字典,常常沉浸在诗海中,忘记了一切。几年下来,他创作了一些作品。没有老师指导,他心里没底。

2018年,魏占业在位于许昌市区的儿子家小住。有一天,在广场上散步时,他听到有人议论许昌市诗词协会招收会员。魏占业有了入会的愿望。

魏占业带着老伴儿在并不熟悉的许昌城里转了几圈儿,费尽周折之后,终于见到了许昌市诗词协会会长李国庆和副会长盛宝钧。他忐忑地递上自己的诗稿,两位老师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你有诗歌天分,需要加倍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了老师的鼓励,魏占业坚定了创作的信心,像着了魔一般写诗作词。每写好一首诗,他都会请老师指导、修改,曾经在6天内往返许昌市诗词协会5次。因为平仄格律不对,他的作品4次被老师“退货”。当他第5次将作品送到老师面前时,老师握着他的手说:“你的语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魏占业不好意思地说:“我当时激动得掉了眼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于2018年8月正式成为许昌市诗词协会会员,他的作品相继在许昌市诗词学会主办的刊物《建安诗苑》上发表。

秉烛达旦,夫唱妇随

“为曜中华魂,自鸣独思忖。霞光漫天下,铭史醉古今。”魏占业在《中华魂》中这样写道。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是他心里装着祖国的山河。为了开阔眼界,创作更多、更好的诗,3年来,魏占业带着老伴儿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北京、南京、西京(西安)、东京(开封)我都去过了。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一定要到李白的家乡看看什么样的水土养育出了诗仙。”

魏占业笔耕不辍,一山一水、一物一景、一食一饮皆是他的灵感来源。他在《昭君故里》中写道:“情丝绕荆门,名妃尚有村。绝代丽质娇,离魂何多人。盈情幽孤魂,唯有情最纯。千杆竹影映,时隐千古春。”

“泥瓦活儿我一直在干,有时候干着活儿我想:晚上写点儿什么?”贴瓷砖是魏占业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他常常白天干活儿,晚上写诗。在工地的宿舍里,为了不影响工友休息,他趴在被窝里开着手电筒写诗,连续几天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老伴儿张秋珍心疼地说:“他熬得牙疼,吃药也不管用。他买来一筐鸡蛋,天天喝蛋花茶去火,一边喝,一边写。”

在魏占业的影响下,老伴儿成了他的诗友。魏占业推敲诗词佳句时,张秋珍的一句话让魏占业豁然开朗,文思泉涌。6年来,魏占业先后创作诗词2万余首,整理诗集40余本。张秋珍写诗3年,于2020年1月成为许昌市诗词协会会员。

古道热肠,增彩诗乡

好客的魏占业家里常常宾朋满座。5月23日,他家来了一位客人,叫袁巧梅。快人快语的袁巧梅是魏占业的“粉丝”。在她的眼里,魏占业简直是个奇人!他会写诗,会盖房子、贴瓷砖,还懂弦乐、书画。他不仅有才艺,而且常常扶危济困,不求回报。

袁巧梅说,她喜欢唱戏,以前总是和魏占业一起排戏,后来看他还会写诗,就常常来听他讲诗。魏占业的普通话不行,把握不住诗歌如何正确押韵。袁巧梅读大三的闺女可以当魏占业的老师。魏占业写出新诗后,会让袁巧梅的闺女帮他品读,两家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虽然赚了不少血汗钱,但是为人慷慨,都花了。去年,我们村一个老大哥的孙女得了白血病,我在魏占业面前说了这件事,他立马拿出500元给人家,还非要通过公益平台匿名捐赠。我家娶媳妇时缺钱,我没张口,他借给我6万元,还说别急着还!”说起魏占业的古道热肠,袁巧梅停不下来。

范湖乡台王村党支部书记刘献勋告诉记者,魏占业是该村的文艺活动领头人。“占业自学成才,擅长铜器、二胡。他人缘特别好,在村里带着‘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排戏、演小品十几年了,给村民带来不少欢乐!”

为了表彰魏占业家庭爱诗、读诗、写诗的精神,5月17日,许昌市诗词协会授予魏占业家庭“诗词之家”荣誉称号。许昌市诗词协会会长李国庆说,近年来,襄城县高度重视精品文化的挖掘和培养,文化宣传工作风生水起。特别是襄城县农民词作家、农民诗人的出现,为千年古县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诗词之乡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势必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学诗、写诗,为中华诗词文化的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