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冬病夏治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

今年夏季养生,我们相约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

制作三伏贴

■记者 刘地委 文/图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到夏季养生重头戏“三伏贴”上场的时候了,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中医科主任姬小莉介绍,按照中医说法,“驱寒固本,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时节。冬病夏治有很多方法,如中药内服、艾灸、针刺、熏蒸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伏贴。三伏贴虽然对调理体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并非人人适合,不可盲目跟“贴”。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7月16日是2020年头伏第一天,为达到更好的疗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三伏贴贴敷活动于6月21日火热开启。近日,到该院中医馆进行三伏贴预约、贴敷的市民络绎不绝。

6月29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很多市民都是结伴而来。“三年前,我到咱院贴三伏贴,贴后发现对我的哮喘真的有效。今年,我带好闺蜜一起来贴。”今年68岁的周阿姨一边排队,一边给周围的人“打广告”。

周阿姨告诉记者,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诱发哮喘病多年,天气稍有变化,就咳得喘不上气来,饱受病痛折磨。3年前的夏天,周阿姨开始尝试冬病夏治中医疗法,坚持贴了3年三伏贴,哮喘发作次数一年比一年少。一连3个冬天,她很少感冒。

姬小莉告诉记者,由于虚寒性疾病常在冬季发病或加重,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采用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冬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时期,人体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旺盛,穴位也最敏感。此时敷贴,药物经由皮肤渗入穴位,通过经络、血脉能直达病灶,可扶助正气,驱逐寒邪,使“冬病”病情稳定或少发作,甚至不发作。

三伏贴源自清朝,适应范围广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它的适应范围很广,包括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患呼吸系统、风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等疾病的患者都可贴敷。

依托于许昌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的强大资源优势,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的三伏贴配方经过多位中医专家研讨组方,精选麻黄、细辛、甘遂、半夏等优质中草药,精心炮制,以姜汁调匀后制成软膏,用透气无纺布胶贴贴敷在对症选取的穴位上面,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今年,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的三伏贴共贴5次,贴敷时间为6月21日至7月15日(伏前贴),7月16日至7月25日(初伏贴),7月26日至8月4日(中伏贴),8月5日至8月14日(中伏加强贴),8月15日至8月24日(末伏贴)。凡到该院进行穴位敷贴者,贴4次送1次。提前预约者可获赠养生足浴粉2包或拔罐治疗1次。

为了保障敷贴群众能够享受到舒心的治疗,许昌市中心医院门诊3楼3诊室中医科、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中医馆同步“开贴”,市民可前往咨询。

三伏贴贴敷有讲究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三伏贴效果最佳。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也可以补贴。”姬小莉说,三伏贴虽然适应范围广,但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不适宜贴。

三伏贴贴敷期间只要感到贴敷地方的皮肤发热、发烫,就暗示药物正在起作用。如果感觉痒、热得难以忍受,要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清理局部。贴敷期间,应禁烟禁酒,避免进食寒凉、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能贪凉,空调温度应调至27摄氏度左右,风不能直吹。

“三伏贴取穴因人而异,市民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贴敷,网店、小诊所的药物质量参差不齐,一定要谨慎购买。”姬小莉提醒,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贴敷,建议女性穿深色、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