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分“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学者像传”四个单元,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50余件(套)展品,从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与美学价值,由此梳理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
第一单元为帝王、皇族。帝王和皇族成员在明清肖像画中占重要部分。帝王御容,大多为正面形象,形象威严,着朝服,在肖像画中举足轻重,甚至出现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肖像画。
第二单元是雅集、行乐。雅集和行乐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重要表现形式。雅集图既有兰亭修褉、西园雅集、玉山雅集、杏园雅集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文人自发聚会。他们均为文人群像,是将众多文人置于林泉高致或宴游玩赏之中,烘托出群体性的文人雅趣。
第三单元是名臣、名士、闺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名臣和名士都在明清肖像画中占据重要分量。名臣、名士肖像既有朝服,也有便装;既有端庄的正面像,也有随意的行迹图,具有膜拜、瞻仰与纪念的意义。
第四单元为学者像传。清代学者和历代文苑像传是国博肖像画藏品的重要特色。前者曾经出版过单色影印本,后者则极少露面。两种像传是由文史学者和书画鉴藏家叶恭绰家族捐赠,卷帙浩繁,来源清晰,是了解历代(尤其是清代)学者肖像的重要图像文献。 (网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