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立秋后防“秋病” 中、末伏这样过

■记者 刘地委

8月7日,我们迎来立秋节气。今年立秋在中伏,三伏天还没过完,疾病问题复杂多变。对此,许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专家马西凡提醒市民:立秋后要做到润燥、养阴,预防肠炎、脑血栓等疾病。

消暑的同时防肠炎

立秋后除了感冒、发烧外,腹泻也是高发病。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35岁的周先生前来就诊。“断断续续拉了几天肚子,只要出去跟朋友聚餐,症状就更明显。前两天,我吃冰激凌降温,腹泻后不敢再吃了。”周先生说。“这是肠炎的症状,主要是生冷食物吃多了。对于肠炎,比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马西凡说,预防秋季腹泻最直接的方法是注意饮食卫生。无论是致病细菌还是病毒,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吃干净的食物,是预防腹泻的首要条件。

早睡早起多运动

立秋后很多人贪睡,但睡得太多易造成精神萎靡。其实,秋季宜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秋季以晚上9时至10时入睡、次日早晨5时至6时起床为宜。另外,秋季应经常晒太阳,做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反复干咳要防燥

气温高时,人的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天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持续闷热。如果这时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补品,就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出现消化功能紊乱。马西凡表示,秋季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宜清补。

“立秋后天气仍很炎热,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伤胃的食物。”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市民,一定要与养阴补品(如鹿角胶、阿胶)“划清界限”。

初秋,不少人因贪凉而受寒,但又无明显的感冒症状,只是断断续续地干咳。马西凡认为,这是“秋燥使然”。如想缓解症状,就要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如百合、大枣、莲子、梨、苹果等。脾胃虚弱者可以适当多喝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此外,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脾胃虚弱者也可以适当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