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为“强健骨骼,远离骨折”。据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张建军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在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寿命的逐步延长,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另外,年轻人由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使骨质疏松提前到来。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张建军说,骨质疏松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不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那么明显。它的变化和对身体的危害,是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
大约从40岁起,我们的骨量开始逐渐流失。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纷繁复杂,包括年龄老化、女性绝经、骨折家族史、长期抽烟和酗酒、过度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长期缺乏阳光照射、缺乏锻炼、营养不良、罹患影响骨骼健康的疾病、服用影响骨骼健康的药物等。
目前,很多患者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区一是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脂肪,经常食用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的食物,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误区二是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骨质疏松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增加骨量和骨强度,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早诊断、规范治疗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张建军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骨质疏松也不是突然发生的,一定要提防生活中的预警信号:不同程度的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明显下降,出现驼背等骨骼畸形;跌倒容易骨折。这些情况提示我们可能患了骨质疏松,需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诊断和治疗。
“只有从年轻时就注重骨骼养护,才能打好抗击骨质疏松的持久战。”张建军强调,选择强度合适的户外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灵活性,帮助保护骨骼,还有助于增加人体与阳光的接触时间。每天晒20分钟到半个小时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从而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强化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