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本周阳光占据“C位”

本报讯 (记者 王婵) 你今天晚上是不是也准备加入“双11”网购大战?下单的时候,你会不会留意商品是从哪里发货的?虽然许昌本周的天气不错,但是发货地的天气情况很可能影响你的收货速度。

晴朗的一周,快走出家门享受深秋的美好吧!当温暖的秋阳洒在身上,忍不住用手遮挡刺眼的光线在深秋也会变成一件幸福的事。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深秋的阳光,那么,未来几天正合你的心意:今天晴天间多云,6℃到20℃;明天晴天间多云,7℃到21℃。

这样的天气真的很美,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干燥。一定要多喝水,但不要大口喝,要小口多次地喝。希望你在深秋不仅能体会到天气的美好,也能一切安好!

准备好“血拼”了吗?

今天晚上,你会不会调好闹钟,来一场“血拼”?这两天有没有跟同事、朋友分享自己选到的好东西?

不论你是想买吃的、用的还是穿的,好像一到“双11”,我们就按捺不住“血拼”的念头。但是,在疯狂“买买买”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商家选择在秋冬季打折呢?

无论是中国网购业发展起来的“双11”“双12”等打折促销节,还是美国的“黑五促销”“感恩节促销”“圣诞节促销”……就连迪拜、魁北克等处于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城市,也都喜欢举办“冬季购物节”“冬季狂欢节”。

为什么商家爱在秋冬季打折?

难道人类也跟要冬眠的动物一样,习惯在寒冷的季节到来前给自己囤积食物、衣物和用品吗?

中国人有着“过冬”的习俗——“冬藏”。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一直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到了冬天,人们习惯把收获的农作物贮藏起来,这样在物资短缺的寒冷季节就有东西可吃。这样说来是不是也有点儿道理?

其实,对这个问题,早有人就“气象与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过研究。有一种说法叫“一度效应”,意思是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很大改变。

比如德国曾有数据统计: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售量。针对这一现象,气象环境专家认为:天气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这不仅说的是气候变化导致人们所需产品的变化,也有气候对人的心情产生的影响。

美国一家专门负责天气数据挖掘的公司研究发现:雨季到来的前3天,工艺品的销量总是明显增多,因为人们喜欢在下雨天窝在家里做手工;而在天气暖和的日子,人们总会觉得非常开心,这时投放园艺用品广告特别有效。

在秋冬季节,一些与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扎堆,或许也是人们感觉幸福、消费欲望暴涨的原因。

为什么春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东西方的传统假期都在冬天?多伦多大学的行为学教授钟晨波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因为寒冷与孤独感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位教授说,当一个人感到隔绝与孤独时,周遭的环境会变得越发寒冷。这并不只是形容人情冷暖的修辞,而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反过来,低温也会加重这种孤独感。

这个时候,就像抱团取暖的企鹅一样,人们也会喜欢与亲近的朋友、家人聚在一起。在这样的聚会中,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或者打扮自己——这些都是一根根拉着你走进商场的隐形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