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大范围雨雪来袭。由于水汽条件充分,前段时间,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雪天气。飘落的雪花看似浪漫,但其中的致命危害不能忽视。
为何雪能下这么大?
这要归功于这个初冬时节非常少见却强大的暖湿气流。
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北上汇合后,在东北地区一带遭遇冷空气。冷暖气团激烈“碰撞”产生大范围雨雪。由于暖湿气流实力强劲,水汽补给非常充分,导致降雪持续,局地雪量大。
降雪量≠积雪深度,警惕积雪危害
按我国气象标准,24小时降雪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即为暴雪,别小看了这看似不起眼的10毫米。
我国常年冬季积雪深度变化值和相应降雪量的比值平均为0.7厘米/毫米。也就是说,平均每增加1毫米降雪量对应积雪深度增加0.7厘米。不过,受气温影响,相同降雪量的情况下,气温越低,积雪深度增量也就越大。
接下来可以换算一下,10毫米以上的暴雪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暴雪多出现在我国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干雪较多,对应积雪深度增量与降雪量比值约为0.9厘米/毫米至1.2厘米/毫米。那么,10毫米以上的降雪量也就意味着会增加9厘米以上的积雪。
对于行人来说,10厘米积雪刚没过脚面,还可以行走,但对行车来说危险倍增。根据英国气候条件与交通事故资料统计,降雪时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是干燥路面的5倍。
此外,在水汽充足、气温条件更合适的地方,更容易下出“压秤”的雪。一般而言,在北方,100平方米面积上8毫米至10毫米的积雪重达100公斤;而在南方,相同面积的积雪可达130公斤。
如果积雪过厚,还可能压塌房屋或农作物设施。一般来说,在100平方米的建筑顶部,20厘米积雪的重量就有1吨至2吨,相当于一辆普通小轿车的重量。如果雪的含水量大,还会比干雪重30%左右。
此外,有时暴雪伴有强寒潮、大风天气。强风裹挟着暴雪呼啸而来,会造成雪灾、风灾等。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