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峰塔

遥看牵牛织女星

资料图片

□ 魏益君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这是唐朝杜牧的《七夕》,描写了一幅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凄美:美丽的云阶,宽阔的天河,短暂的相会,让人心生爱怜。

我国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又称乞巧节。千百年来,牛郎织女动人的爱情传说打动着人们的心,给人无限想象。虽然七夕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洋溢着浪漫与美好,但古诗词里的七夕却透着清冷与凄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南北朝萧统的《迢迢牵牛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庭里的织女形象:织女素手轻抬,百无聊赖地抚弄着织布机,清浅的银河映照着她孤独的身姿,阻隔着她与爱人的互诉衷肠,令人愁肠百结。

银河鹊桥,在诗人笔下是离愁别恨的象征。“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代白居易的《七夕》,诗人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唐代徐凝的《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仙鹊架起小桥在渺渺银河之上,环佩轻盈作响,款款走来女子玲珑的身影。这亘古不变的别离年复一年不曾停息,怅然间凝望天上牛郎星,年年今日光华如明,才发现渺小的哀伤如此不值一提。

还有许多有关七夕的诗把银河天桥写的别有一番味道。唐代刘威的《七夕》:“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唐代何仲宣的《七夕》:“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清代吴绡的《七夕》:“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宋词里的七夕更是充满幽怨。“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行香子》,词人借景浇愁,面对着忽风忽雨,阴晴不定的天气,担心的是牛郎织女相见受阻。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宋代范成大的《鹊仙桥·七夕》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吟诵着经典里的名句,让人仿佛看到了清冷的天街里,消瘦的织女正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