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峰塔

□ 诗可可

刘桢不愧是擅写景物的名家

建安十六年仲夏,曹丕与诸文士游南皮(今属河北境内),刘桢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写下了这首《公宴诗》,记叙了当时整日宴乐、清夜观游的场景。

诗的头两句: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劈空而来的诗句把人们带入了一个觞酌流行,丝竹并奏的宴游气氛。永日,长日。未央,未尽。这两句质朴袭面,激荡人心。爽词快语,不但可窥欢宴情景,更可见刘桢诗作不事雕饰的特点。三四两句: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意思是说,夜深人静时,余兴未尽,余意未消,跟随曹丕再行宴事。遗思,犹言余兴。诗里“翱翔”一词用的潇洒又豪迈,透出游人踌躇满志、洋洋意得的心态。当时,魏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这种心态不难体会。五六两句: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罩着白色顶盖的车子在大街上行进,随行人员跟在道路两旁。辇车,以人挽而行的车。素盖,即淡白色丝绸罩着的车顶盖。浩浩荡荡的气势和热热闹闹的场面从这两句当中流溢而出。其中 “飞”“盈”二字对应,一个张扬在上,一个堆泻盖地,飘逸的更飘逸,威风的更威风。

从“犹未央”到“复翱翔”六句,着实如钟嵘评价刘桢诗作时所说“气过其文”,但从“月出照园中”开始,该诗由叙事变为描景。

诗人再现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月下园林景色。明月当空而出,银辉洒满园中,珍奇的树木郁郁苍苍的显出轮廓。清澈的流水穿过石渠,微漾着的波漪轻抚着塘堤。亭亭荷花散发着芬芳盛开在池中,机灵的鸟儿在水边寄宿,文静的鱼群在桥下浮游。华丽的馆舍凌波而筑,八面来风清凉舒适。从“月出照园中”到“豁达来风凉”,诗人从天空到地面,又从地面到水上,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地描写了泉流、花鸟、凉风等等,有声有色,鲜明细腻,给人以清新秀丽之感。芙蓉、菡萏均指荷花。水裔,水边。飞梁,飞架的桥梁。豁达,开通畅达。

诗人被眼前的景致深深打动。最后四句: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生平未尝听说过这样美好的景象,短短的诗句怎能写尽其中的美妙?摞下笔来长声叹息,良辰美景永远难忘。带着不尽的叹息和无限的怅惘,诗人为自己的诗篇画上了句号。

也许我们还流连于刘桢笔下的园林,也许我们已为那园林中的一景一物深深地打动,但是回过头来,当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全诗的时候,可以发现,虽然刘桢的诗作不乏率真质朴之气,但前六句的气势并未融会贯通于全诗。读到“月照园中”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些许气塞,进而觉得全诗头重脚轻。尽管如此,诗人的才气,诗人质朴、清新、明快的诗风,仍以特殊的感染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宴诗》

刘桢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

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