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地委 文/图
孩子吃饭、玩闹时,小小的举动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险。
“大夫,快看看我的孩子,他已经咳嗽3天了,吃了药也不见好。”12月16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接诊医生通过肺部听诊听到患儿轩轩的肺部有哮鸣音,经过询问得知,患儿三天前吃饭时哭闹不止,呛了一下后开始出现咳嗽症状,口服药物后仍不见好转,咳嗽症状逐渐加重。
“支气管进入异物的可能性极大,吸入的异物膨胀会引起急性气道梗阻,严重时会导致窒息死亡。”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裴留伟根据轩轩的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紧急联系麻醉科为其实施了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
手术中,该院儿科、麻醉科医护团队分工协作,通过电子支气管镜精准地从轩轩的支气管内取出了半颗豆芽碎块。随后,轩轩转危为安,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裴留伟告诉记者,异物卡喉危险性极大,这是因为人的胸部有两条管道,一个是咽下食物的食道,一个是气体进出的气道。正常情况下,两条通道互不干扰,但有时候也会出现“窜道行驶”的现象。气管异物在小于3岁的婴幼儿中最多见。这是因为婴幼儿牙齿发育不完整,不能将坚果、豆类等食物嚼碎,加上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发育不健全,吞咽相关神经肌肉协调机制不好,有时候会“开错门儿”,把本来应该咽下去的花生米、瓜子仁吸入气管,导致异物卡喉,甚至窒息。
光滑、坚硬、小巧且呈圆形的物品、食品多为异物卡喉的“罪魁祸首”,如硬币、棋子、樱桃、荔枝、龙眼、坚果、豆类等。如果孩子在进食时哭闹或嬉笑,就很容易造成异物进入呼吸道,进而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喉咙有明显的异物感、憋气、面色潮红等情况,此时急救刻不容缓。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120急救车到来时,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孩子进行急救。
□ 相关链接
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成人及1岁以上的儿童: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环绕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以上动作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只适用于意识清醒的人,如果其意识丧失,且没有呼吸,应立即实施CPR(心肺复苏术)。
另外,即使成功清除异物,也务必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以免造成内脏气管损伤。
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救护者需要马上把婴儿抱起来,拖住婴儿的下颌,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另一只手拍婴儿的后背;在婴儿的肩胛骨之间拍5次,并观察婴儿是否将异物吐出。若5次拍背后,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脸朝上,救护者拖着婴儿的前臂靠在大腿上,用2指在胸骨下半部分进行5次按压。以上动作反复实施,直至异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