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社会与法

工伤赔偿难达共识 司法调解为民解忧

本报讯 (记者 张汉杰 通讯员 张昆仑) “谢谢司法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这么快就领到了工伤赔偿款!”11月15日,禹州市民郭女士专程来到禹州市司法局顺店司法所表达了感激之情。

9月23日,郭女士的父亲在一家铸造厂打工时不慎被机器砸伤,导致左踝骨骨折,住院治疗20天,共花费1万多元。其间,厂方仅拿出5000元,说等伤者出院后再协商赔偿事宜。

郭女士的父亲出院后需要康复治疗,于是,郭女士找厂方协商赔偿事宜。厂方认为,郭女士的父亲可以通过农村医疗保险报销大部分医疗费,且其之前已经支付了5000元,愿意再支付1000多元了事。郭女士表示难以接受,遂于11月7日向顺店司法所求助。

该司法所所长刘航听完事情的经过,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他们调查得知,该厂在当地声誉不错,经常参与爱心捐助活动。郭女士的父亲已年过七旬,按照规定是不能在厂里继续工作的,当初是他多次请求,厂方才将其留了下来。

11月13日,刘航接到通知,要去防疫隔离点执勤。心中牵挂此事的他立刻指派调解员继续开展调解工作。郭女士提出1万元的赔偿要求后,调解员再次和村干部一起来到铸造厂,耐心进行调解。厂方受到感动,最终同意了赔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