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用得不合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那么,怎样用药才算合理呢?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唐丽红对记者说。
合理用药,首先要注重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要注重有效。有效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最后要注重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就越经济。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基本药物是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来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和‘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唐丽红说,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谨慎用药。
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需要注意休息、戒烟、多喝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等,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到7天即可自愈。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为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相互发生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还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患者或特殊患者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方式,严重者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式,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容易引起局部疼痛等症状。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式,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唐丽红提醒,选择给药方式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可以口服的话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话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