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卫生·健康

“三甲”牵手“二甲”打造就医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鲍丹丹 文/图)5月4日,许昌市中心医院与襄城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签约仪式在襄城县人民医院举行(如图)。今后,这两家医院将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紧密协作,共同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模式,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按照国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以及省、市有关要求,我市在医联体的建设上积极行动,并在部分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此前,许昌市中心医院已与鄢陵县人民医院、禹州市人民医院、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二级医院,以及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9家医疗机构组建了医联体。

有着100余年历史的许昌市中心医院是我市一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医院管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是我市医疗行业的“龙头”。襄城县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急救、康复等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襄城县医疗行业的“龙头”。这两家医院组建医联体,可谓强强联合,更容易实现医疗质量、管理质量和医疗技术的同质化,同时,在探索医联体的深度合作模式上,也有较好的基础,能够较快、较好地实现医联体的共同发展。

“襄城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的创建,医疗水平、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联体组建以后,我们将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标,促进两家医院携手发展,造福百姓。此外,我们还将以信息化建设作为桥梁和纽带,在信息平台上共享两家丰富的医疗资源,使两家的信息资源互通、互用、互惠、互利,使患者就诊更方便、快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问题。”许昌市中心医院院长牛锋对记者说,国家在医联体的建设上正在积极引导,一些医联体建设较成功的地方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投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方面已经进行深入协作。市中心医院也在积极探索更紧密、更牢固的医联体合作模式,医院管理的同质化是个难点,他希望能和医联体医院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进展。

“与许昌市中心医院组建医联体,将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医联体的组建为我们两家医院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从科学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深度的合作,真正实现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同时,我院将以此为契机,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建立机制,持续成长,把各项工作推上新台阶。”襄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夏合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