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陈泳:

让城市景观与活力建设协同发展

陈泳

城市设计是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的一门学科。而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

那么,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有着怎样的关系?致力于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城市发展与城市形态、城市更新与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国际城市形态学会(ISUF)中国分会理事陈泳给出了答案。

陈泳指出,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我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城市发展逐渐从“新城建设”转向“老城更新”,从土地增量发展转向土地存量发展,围绕“城市双修”,开展空间集约化、立体化和体系化的城市设计需求日趋明显。

“当前,城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如片面追求城市景观,忽略城市活力的提升;受全球化影响和模式化的设计方法,形成‘千城一面’的形态特征等共性问题。”陈泳说,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演进过程的全面分析,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六大要素,即土地空间使用、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行为活动、交通组织、历史文化,并在具体城市设计中实现要素融合。

“当下,要以公共空间为主线,适应社会行为的需求,兼顾经济、生态和美学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功能交混的城市要素三维整合。”陈泳说,特别要克服片面追求景观,让城市景观与活力建设协同发展,以实现城市生态化、人性化、活力化和特色化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