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发现,人类不再茹毛饮血;文字的发明,人类文明得以载录传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加速前行;法律制度的日臻完备,保障社会日益有序、和谐稳定……总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马克思说:“历史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外,没有别的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组织进步的坚实阶梯。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一个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势单力薄的小党,成长为现如今拥有近9000万党员、领导13亿多人口的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党正确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制定了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诸多矛盾中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指出“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党围绕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破浪前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不断消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大道至简,真理统揽。无论对于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坚持问题导向都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是推动进步的根本要素。就个人而言,坚持问题导向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增强实力和提升境界的关键,是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坚持问题导向要做到“五个强化”。一要强化责任意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理应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国家责任等。是否坚持问题导向,是检验一个人是否负责任、有担当的“试金石”。缺乏责任担当的人常常消极地面对问题,有的绕着问题走,有的甚至文过饰非,其结果难免落得一个失败的人生;负责任、有担当的人则是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他们的人生往往会大放异彩。二要强化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会催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敏锐性、紧迫感和内动力。三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诸方面,并且旧问题解决了,还会产生新问题,这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存在弱点和不足。既然我们置身于“问题堆里”,就要“吾日三省吾身”,积极发现问题,切实发挥 “问题”的“指挥棒”作用。四要强化能力意识。能而不欲关乎态度,欲而不能关乎本领。良好的态度和不断提高本领同等重要,其根本方法是立学在先、勤学善思。“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只有学以强身,才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办法。五要强化落实意识。要养成及时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应对措施的习惯,养成紧扭不放、立改落实的作风,养成事毕总结、鉴往知来的自觉。“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切不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麻痹大意、久拖不决,否则,往往会使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甚至转化成“老大难”问题,或者把简单问题积累成复杂问题,致使问题依旧在、事情终难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坚持问题导向,是时代的声音,是社会的期待,是内心的追问,我们务必准确认知、提高认识。概要解读之,我们可分为3个方面。一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 “导向”作用,切实把问题作为前行的“指挥棒”、人生的“指南针”;二要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聚焦问题所在,着力解决问题;三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不懈怠、不松劲、不忽紧忽松,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使之内化为推动自身不断进步的习惯。总而言之,“坚持”“问题”“导向”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要素,三者互为逻辑,将“坚持问题导向”构成体系。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坚持问题导向绝不是口头禅、应景句,而是我们的工作指南、人生之师,遵之则兴,悖之则衰,不可不循之而为。“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如果我们强化“补短板”的自觉,力行“强弱项”的实践,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提升,我们的人生岂不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许昌市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