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必须长期坚持并努力践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做到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发挥民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理念。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阐述明确界定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建党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秉持“群众的事再小也是我们党的大事”的理念,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要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彰显中国共产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切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位,并在行动上践行,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而言,要重点抓好以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科学合理、均衡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优化现代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破除妨碍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大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社会财富再分配调节机制等,促进财富“蛋糕”分配得更合理、更有序,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公平。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尽快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安全网”。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到2020年消除所有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确保人民健康;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让人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生育政策,积极主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七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生态监管体制,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惠及当今、造福子孙后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党的十九大为13亿中国人民勾画了宏伟蓝图,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战略安排,不仅重申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首次提出了“两步走”的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除了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外,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必将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一定能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