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公路养护行业的创新能手 岳光华

在科技攻关中彰显青春本色

本报记者 许廷合 文/图

他虽是一名“90后”,但已成为全国公路养护行业的创新能手;他本可以端着 “铁饭碗”,却选择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他就是“许昌英才”、万里交科集团非开挖加固事业部总经理岳光华。

“拼搏是青春的本色,也是实现梦想的路径。”4月24日,岳光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2015年,25岁的岳光华从长安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从事道路技术咨询与研究工作。“工作很稳定,压力也不大,但是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所学,我还是想到一线去奋斗。”他说道。

2017年,岳光华进入万里交科集团,担任该公司非开挖加固事业部总经理、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在许昌建设“智造之都”的澎湃浪潮里,作为中国道路桥梁建设养护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万里交科集团是一家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发展起来的企业,也是近年来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之一。“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我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岳光华说,随着该公司对人才、资金、科研的大力支持,目前该公司非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他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有干劲。

“如果把密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看作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血脉’,那么非开挖技术就是以‘微创’修复的方法给道路‘治病’。”岳光华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大中修道路养护,该公司研发的非开挖技术不仅破坏小、施工工期短、费用低,而且对道路通行影响小、有利于环保,“简单地算笔时间账,10公里高速公路按照常规手段进行铣、刨、重铺,维修完成至少需要2周,而采用我们的工艺只需2天,并且能延长道路寿命30%以上。”

正是抱着推动国内道路养护行业进步的使命感,一路走来,岳光华投入了全部身心,他和他的团队在道路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先后取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在北京、浙江、河南等10余个省份得到了广泛应用。2018年,岳光华被认定为“许昌英才”,他的团队也被万里交科集团授予“最具潜力奖”。

“到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4万公里。”展望未来,岳光华信心满怀。他表示:“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用不懈的奋斗取得更好的成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