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有这样一群人。每天,他们行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发现、上报、处理、复核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城市的优美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就是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
今年52岁的赵春玲在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这一岗位上工作了近9年的时间。她的工作范围是市区魏文路以东、魏武大道以西、八一路以北、天宝路以南。这块区域人流量较大,各类突发情况较多。每天7时30分,赵春玲便准时出现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开始一天的信息采集工作——按线路进行巡查,根据信息采集标准和流程,进行问题上报、核查。哪里的井盖损毁,哪里的路面破损,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有垃圾……她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并通过手机上传到我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再由数字化城管终端指挥系统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将按要求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整改。随后,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还会对该问题进行回访。
4月23日,记者在市区天宝路见到赵春玲时,她正沿马路一侧缓慢地骑着电瓶车,并时刻注意周边的环境状况。看到路边一处绿化带内垃圾较多,赵春玲将车停在路边,快速向前跑去,拿出手机,拍照、定位、添加描述、上传……像这样的操作,她每天要进行几十次。每一个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顶酷暑冒严寒,这是每个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的“必修课”,作为一名老员工,赵春玲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一天工作8个半小时。“开始干这份工作的时候很累,夏天中暑,冬天冻伤。不过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当看到自己上报的问题得以解决,许昌的环境越来越好时,我就特有成就感。”赵春玲说。
考验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的不仅是天气,还有部分市民对其工作的不理解。赵春玲告诉记者,有些人认为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多管闲事,但绝大多数市民还是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有很多沿街商户主动送矿泉水和纸巾给她。让赵春玲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很多人在了解到她的工作后,称赞她是这个城市美好形象的守护者。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我的心愿就是咱们许昌越来越美丽宜居。”赵春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