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设施,也是管窥城市文明与品质的重要窗口。每当这一便民设施出问题时,公厕维修工就会第一时间出现。4月24日,记者见到公厕“啄木鸟”刘跃超时,他正在街头巡检公厕。
“开始维修公厕时,并不习惯。但是大家都不干,城市管理就乱套了。”1981年出生的刘跃超,2012年退伍转业后入职市环卫处,从事公厕维修工作,成为一名公厕“啄木鸟”。回想起刚入职时的情形,刘跃超言语里透着自信,“环卫工作虽然脏、险、苦、累,但它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凭自己的劳动吃饭,我觉得没什么丢人的。”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才,敢于吃苦,勇于上进。”这是入职第一天,市城管局领导对刘跃超的教诲,更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在公厕维修服务中,刘跃超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公厕维修经验,总结提炼出了“343”工作法:坚持做到“三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工作常带“四件宝”(管钳、钳子、电笔、螺丝刀),按照“三个步骤”(检查、排难、复查),保证公厕正常使用,为市民提供“方便”服务。
现在,刘跃超所负责的公厕维修班有6人,担负着我市中心城区122座水冲式公厕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他们每天都要连轴转,平均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为保障公厕的正常运转,刘跃超给每一位公厕保洁员都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2015年6月10日,市区塔东路一处公厕堵塞,粪便外溢。刘跃超和工友赶到现场时发现,两个5米深的排污井均被粪便堆满,他二话不说就跳进化粪池,徒手打捞堵塞物,耗时两个小时才将管道疏通。
退伍后,刘跃超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扑在了公厕的维修与改造上,受到了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在部队,刘跃超是全国十佳义务兵、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在地方,他是“河南好人”“许昌市城管系统十佳环卫标兵”。
7年时间里,刘跃超的汗水洒满了我市中心城区的每一座公厕,用行动践行了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诺言,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