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几千年来,中医与武术密切相关,有“医武一家”之说。所谓“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便高度概括了武术与中医的关系。中国功夫发源地少林寺,传有大量验方秘籍,其内容以骨伤、点穴、针灸、推拿等为主,形成了著名的少林寺伤科学派。清末民初,武术家黄飞鸿不仅武艺精湛,而且是一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中医师,尤其擅长治疗跌打损伤。
在许昌,有一名将武术与中医融会贯通的老中医,他就是马书斌。5月21日,记者在位于市区北大街的普济堂中医诊所见到了他。
“我5岁时开始跟师父虎军山学习查拳。两年后,我跟师父李合坤学习红拳、梅花拳,并逐渐学习武术气功。18岁的时候,师父认为我的武术已经学得可以了,就让我学医。”虽然已经80岁,但马书斌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马书斌的师父李合坤是一个武医双全的人,当时有几百名徒弟。他认为马书斌很聪明、悟性高,更重要的是人品好,便教马书斌学医。从李合坤那里,马书斌学习了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等,打下了良好的中医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在国家组织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刻苦自学的马书斌以高分顺利通过,获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并进入医院工作。从那时起,马书斌坚持几十年学习医学院校本科教材,总共学习了6版。
“武术与中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习武之人免不了磕磕碰碰,如果自己懂医学,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从理论上讲,要学习武术气功,必须要了解人体的气血循环、穴位、骨骼结构、脏器功能等。此外,会武医者的治疗方式与一般医者也不同。比如,同样是按摩,一般医者多用局部的发力方式,而会武医者则会运用体内的丹田气整劲来发力至穴位,渗透力更强,效果更加明显。”说起中医与武术,马书斌滔滔不绝,“几十年的习武经历对我学习中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学习中医又能使武艺更加精湛。”
将武术与中医巧妙融合起来,是马书斌治病的一大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3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其“武医宗师”称号。他擅长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等,对颈肩腰腿痛、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雀斑、面部痤疮等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或介入手术后仍然感到胸闷的患者,他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在马书斌所在的诊所中,挂着许多锦旗,其中写着“药到病除许昌神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面锦旗是一名60多岁的师女士所送。师女士10多年前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曾多次去郑州、天津、北京等地的医院治疗,病情一直没有缓解。
2017年,师女士的病情加重,腿抬不起来,行走十分困难。在别人的建议下,师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马书斌。经过详细检查和问诊,马书斌为师女士开了中药。服用半个月后,师女士感到疼痛减轻,腿稍微能够抬起一点儿。症状的缓解让师女士看到了希望,坚持服用中药一年多后,她可以正常行走。
喜出望外的师女士及其家属要重谢马书斌,却被他拒绝了,他只是笑着说:“这是我的职责,患者能够康复我也非常高兴。”无奈之下,师女士给马书斌送上了一面锦旗。
“诚心诚意为患者解除病痛”是马书斌的愿望。行医60余年,他的愿望从来没有变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马书斌有了新的想法。“行医几十年,不敢说取得了多大成绩,但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自己的认识,也对一些秘方的配比、制作方法等进行了改善,使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万一哪天我不在了,没有把这些秘方保留下来,怪可惜的。”马书斌说。
有了这一想法,马书斌推出了马济堂筋骨保健贴,让更多患者受益。马济堂筋骨保健贴采用神医华佗使用的中药外敷疗法,是马书斌在继承百年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60余年的行医经验而制,对颈肩腰腿痛、肩周炎、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和跌打损伤有很好的疗效。
80岁的马书斌依然没有退休的打算。“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坐诊。能够为患者服务,是我最大的享受。”马书斌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