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东
古都许昌,中原之央,钟灵毓秀,得天独厚,聚数朝之气韵,凝百代之精魂。山水浩然,气象万千,物华天宝,可圈可点,名胜遗迹,可观可感。
城南繁城镇,有汉魏受禅台①,傍汤汤之颍河水,卧茫茫之大平原,历经悠悠两千载,伴随依依墟里烟。己亥初春,偕友登临,夕阳下大树默默沉吟,晚风中小草喃喃自语,念悠悠岁月之流逝,叹恍恍风云之变幻。穿越时空隧道,往事映入眼帘。汉末世乱,魏武挥鞭,平定北方,威震荒蛮,身殁子继,黄初建元②。台前,旌旗十万,迎风招展,文武百官,肃立井然;台上,献帝应天禅位,文帝顺时登基,汉朝圆满收官,大魏隆重开端。和平过渡,继往开来。肇启后史大幕,斗转星移,云涌风起,大浪淘沙,三国鼎立。旁有古庙,存《受禅表》与《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两碑③,为司空王朗撰文,尚书梁鹄手书,侍中钟繇镌刻,起笔含千钧之重,行笔蕴百纵豪情,收笔见万马奔腾。因撰文、书法、镌刻俱佳,故称“三绝碑”。古台古庙古碑,见证千年历史传承。
时过境迁,世殊人异,斯台洗尽铅华,远离尘嚣。然其内蕴之浑厚,独步于皇皇青史,是为禅让之见证。禅让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此选贤修睦、社稷为重之精神,百代称颂,千古咏传!身为许人,抚今追昔,作此文,慰先贤。
(原载2019年6月30日香港《大公报》)
●注释
①受禅台,建于公元220年,为汉末三国时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地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黄初(220年—226年),三国时期曹魏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也是魏朝的第一个年号。
③《受禅表》与《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两碑,又分别称《受禅碑》和《劝进碑》,为三国·魏黄初元年立。《受禅碑》的内容主要是赞美魏王曹丕的功德,并记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过程。《劝进碑》的内容系华歆、贾诩、王朗等46位公卿大臣劝魏王曹丕顺天意接受汉帝禅让的奏章。两碑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