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提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崔巧梅,记者总会想到梅花——品行高洁、铁骨铮铮、谦逊脱俗、暗香沁人。这不仅是她名字中有一个“梅”字的缘故,还因为她的为人处世之道。有些事,就是如此巧合。
咬定青山不放松
“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是底线
当一名医生,是崔巧梅从小便坚定的信念。小时候,她觉得医生治好病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医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崔巧梅都是县里第一名。高考时,她有很多选择,然而她全都填报了医学院校。1988年,崔巧梅正式踏上了工作岗位。
“生命大于天。在生命面前,任何事情都不值得一提。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牢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8个字。”7月23日,记者采访时,崔巧梅严肃地说,“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这是底线。”
正因如此,她对自己和医护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不允许自己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
儿科一病区交接班时间长,这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是出了名的。交接班时,她要详细了解每一名住院患儿的情况,重点关注新入院患儿和危重患儿,对管床医生的诊疗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提醒他们注意预防哪些问题。
科室里的每一份病历,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而且制作病历登记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上班没时间看,她就下班后看,夜里两三点睡觉对她来说是常有的事。“一周能回家一两次就算不错了。”崔巧梅笑着说,“孩子现在大了,丈夫也是学医的,都能互相理解。”
患儿如果没有脱离危险期,她比谁都着急,会急得吃不下饭,会陪着患儿家长流泪,满脑子都是有关患儿的情况:为什么症状没有缓解?下一步该怎么办?还会出现哪些情况?怎么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当患儿病好时,她又比谁都高兴。
“家长带着孩子找我看病,可以说是把孩子的生命交给我了,再小心、细致都不为过。”说到这里,崔巧梅有些激动,“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在哪里、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能不能担得起生命的责任’……”
在崔巧梅心中,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998年,她抛下自己刚上小学的孩子,毅然参加了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2009至2011年,她又远赴非洲,把大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危难时刻显身手
“有崔主任在,我们心里踏实”
担任许昌市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主任的同时,崔巧梅兼任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一职。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
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的病情瞬息万变,这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可能波涛汹涌。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是1个月到14岁的重症患儿。患儿年龄跨度之大、疾病种类之多、病情变化之快使很多状况更加难以预料,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非常高,崔巧梅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每一次抢救危重患儿都是惊心动魄的,像打了一场硬仗。”崔巧梅说。
一名13岁的孩子因为与父亲生气,喝下了将近50毫升的敌敌畏。一个小时后,家人才将患儿送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由于喝下药量过大、就诊时间不及时,患儿送达医院时大汗淋漓、口吐泡沫,处于昏迷状态,各项化验结果都处于危急值,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类似这名患儿的情况,抢救成功的概率非常小。然而,崔巧梅没有放弃。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她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抢救方案,当机立断,并有序组织医护人员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一周后,患儿终于脱离危险期。两周后,患儿康复出院。
多少次,在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都能看到崔巧梅镇定而忙碌的身影。每一次抢救,她都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给其他医护人员吃下“定心丸”。
在同事们眼中,崔巧梅是“最有担当的人”。谈起崔巧梅出现在抢救患儿现场的感受时,该科医护人员几乎都这样回答:“有崔主任在,我们心里踏实。”
心底无私天地宽
抢救患儿,她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崔巧梅是一个办事干净利落的人,快人快语,遇事喜欢“当面锣、对面鼓”。“我脾气不好,真的特别不好。”崔巧梅爽朗地笑了起来。
医护人员哪件事情办得不对,她会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可是医护人员一般不会记恨她,有时还会笑着说:“批评得可有道理,可得劲了。”但是,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事,她就会马上真诚地向大家道歉。
在争分夺秒地抢救危重患儿时,家长经常会反反复复询问,她的态度有时会不太和善,命令家长“不要说话”。然而,抢救结束后,她会耐心解释家长当时提出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自己当时为何会那么做。每次,家长都表示理解,因为“她是为了救孩子”。
为了抢救患儿,崔巧梅也从来不会考虑个人的安危。
一名1岁多的孩子不慎吃下了治心脏病的药,来到医院后,家长坚决不让医生洗胃,认为孩子没有吃进去。然而,患儿的心率每分钟只有70次,且一直在迅速减慢。根据症状,崔巧梅认为孩子肯定吃了药,如果再不及时洗胃,后果不堪设想。在家长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她强制给孩子洗胃,最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我当然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如果孩子最终没有抢救成功,我会遇到很多麻烦。但是我问心无愧,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我身边消失。”崔巧梅表情严肃地说,“最起码,我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心底无私天地宽。正是因为崔巧梅的心中只有患儿,所以即便有时候她显得不那么“通情达理”,大家提到她时还是会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可能是我太累的原因。不过我不后悔,我从事的职业要求我必须这样。我也不怕累,累死都不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崔巧梅微笑着说,“不过我也有怕的,怕不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