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或许,没有哪个职业像医生那样,兼具男性的刚毅果敢和女性的温柔细腻,在挽救患者时,如男人般沉稳决断;在治疗过程中,如女人般心细如发……
段淑芬,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一个看起来身材娇小、略显瘦弱的女子,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她有执着坚定的信念,不惧各种困难,只是为了不负“给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她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让新技术不断惠及患者;她有干事创业的胆识,带领的团队赢得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可。
“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对得起每一名患者。毕竟,生命大于天。”段淑芬的话简单而有力。
执着的追梦者——
练就“火眼金睛”,下好“绣花功夫”
1992年,段淑芬成为一名消化内镜医生。那时,消化内镜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消化内镜技术也没有被广泛采用。但是,她仍然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拿起内镜就感到无比兴奋。
“消化内镜技术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也可以通过很小的创伤将病变部位切除,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我相信,好技术早晚会被大家接受。”段淑芬告诉记者,她经历了所有消化内镜型号的改变:从最初的纤维内镜到后来的光电内镜,再到现在的电子内镜。
用“绣花”“刀尖上跳舞”形容消化内镜技术毫不为过。这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术,融合了专业医学与精细艺术。医生只能通过1米多长的管道,左手打扭、右手旋镜来完成操作,术中精力要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或穿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医生要下好“绣花功夫”,一点一点地把黏膜切开,抽丝剥茧式地将病变剥离。
段淑芬平均每天要做六例消化内镜手术,经常一站就是一天。她把消化内镜作为自己守护患者健康的有力武器,不允许有半点儿失误。“持镜要稳、看得要准、操作要细”是段淑芬对自己的要求,在她看来,如果误诊、漏诊,就相当于“杀人犯”。
因此,段淑芬不怕困难,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灵活巧妙的手。她能准确发现直径仅有几毫米的消化道早癌。无论是给几个月的婴儿取出异物,还是为90多岁高龄老人剥离食道早癌,她都能娴熟地完成。她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做手术,她都会迅速地在大脑中形成一整套手术方案,力求完美。
作为一名消化内镜医生,段淑芬还会常常面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及分泌物等。一名患者吞下一根钢丝,从食道扎入了肺中。就在段淑芬将钢丝取出来的一瞬间,鲜血喷涌而出,溅了她一脸。顾不得太多,她只是迅速擦了擦眼睛上的血液,便立即为患者止血。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我的梦想,我从医的初心就是给患者解除病痛。只要不负初心、不负梦想,自己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段淑芬说。
倔强的挑战者——
“北京专家能做,我为什么不能”
段淑芬是一个喜欢挑战、敢为人先的人。她从来不满足于现状,只要发现对患者有益的新技术,或者对患者更有利的手术方式,就会立即想尽一切办法引进。
“同样是人,都有两只手,北京、上海专家能做的手术,我为什么不能?”段淑芬的话语中透露着倔强与自信,“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
有些技术无法一下子采用,她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些技术难度太大,她就先在动物身上做,等到做得熟练了再应用于临床。
每发现一项新技术,段淑芬都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她也因此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有一次,她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时,了解到北京一家医院采用了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当时,这项技术还没有被引进省内,段淑芬通过努力将其引入许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内镜黏膜下隧道良性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良性肿瘤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术(ERCP)……近年来,段淑芬采用了一系列前沿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治、内镜下微创手术等在省内外居于先进水平。
在段淑芬的带领下,如今的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省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该中心组织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常常会吸引郑州、洛阳、新乡、驻马店、漯河、南阳、信阳,以及陕西、天津等地的消化内镜从业人员参与。他们有些来自地市级医院,有些则来自于省级医院。
进取的奋斗者——
信任是最大的感谢,唯有加倍努力
一名患者为了感谢段淑芬的救命之恩,激动得眼含热泪,一定要给她送些东西。遭到拒绝后,患者执意给她送面锦旗,又遭到了段淑芬的婉言谢绝。她动情地对患者说:“什么都不需要送,你信任我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让段淑芬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不少患者都是她的“铁杆粉丝”。她上午忙得实在没有时间做手术,患者就在医院等到下午;入院后打算做手术的患者得知她外出进修,就等到她回来;晚上在街上散步,她经常遇到“老病号”和她打招呼……
“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感觉自己吃再多苦、受再多累都是值得的。”段淑芬对记者说,“但同时也会感到内疚和压力。患者对我这么好,我无以回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因此,虽然段淑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同行的赞赏,但她从来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要求自己好点儿、再好点儿、更好点儿。她的业余时间基本用在了学习上,看书、看手术视频、外出学习几乎是她工作之外的所有内容。
她一遍又一遍地看上级医院专家的手术视频,一遍又一遍地看自己的手术视频,看专家是如何做的,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手术质量已经做得够好了,她会想如何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热爱,她乐在其中。
铿锵玫瑰溢芬芳。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段淑芬的目标,也是她献身崇高医疗事业的支撑。选择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她将永远奋斗在路上,也将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