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老刁羊杂

□苗见旭

美食絮语:食为天性,不仅为果腹解馋。熟悉的乡味永远占据味蕾一隅,情牵忆随,历久弥香。

夏至中伏,应约采访小刁。小刁名叫刁亚虎,今年33岁,乃禹州“老刁羊杂”第二代传人。初见小刁,一米八的身材,一身健硕的肌肉,坚实无冗。他说这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健身,不管再忙,他总要抽出时间去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并带动身边诸多朋友一起加入健身的行列。

这种坚持和较真也被他用到了烹饪上,他家的“老刁羊杂”迄今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在禹州市独树一帜。作为原创美食的代表,从最初的“一推车一锅一刀一案”的夜市小摊,到今天分店遍布,并荣获禹州网络美食评选一等奖、禹州市名优小吃三等奖,被河南广播电视台《香香美食》栏目和“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择一事,终一生,殊荣之下匠心臻。“老刁羊杂”秉承的正是这种“真”“纯”“亲”:材料真、调料纯、待客亲。

四方美食,因地域之分而风格迥异。豫西地区百姓口味重,喜食咸香辛辣。笔者到店时,小刁正在急火爆炒一锅辣子肝。他说炒肝时长,得精确到秒,太短,则夹生;太长,则肉质老。时间与火候的精准把握,让刚出锅的辣子肝口感脆嫩,鲜香浓郁,咬一口,辣爽直逼天灵盖,味蕾被瞬间唤醒,直让人大汗淋漓欲罢不能。节食,不在今天之列。

如果说辣子肝是烈焰,那么卤制的羊脸、羊肚、羊肠就是烛光,温存有情味。羊脸肉不消说,肚肠的制作可谓九曲十八弯,单是卤制之前的清洗就十分烦琐:羊肚需要翻过来,羊肠要用剪刀冲开一条缝,对着活水反复择洗里面的筋膜油脂,随后用粗盐疙瘩在肠壁细细揉搓,再用滚水加料酒汆烫,捞出后再次择洗,以去除腥秽。

卤制的时间和火候决定了肚领、肚仁、肚板的筋韧耐嚼和绵软香醇。参与卤制的调料,都是小刁的妈妈每天去集市上挑选采购的,品相不好的不要,味道不正的不选。又大又深的卤锅里,卤汁浸润到食材的每个细胞肌理,君臣佐使添香祛异,主料与辅料彼此配合相互成全,成就一锅美味的羊杂“欢乐颂”。

时间一到,捞出,切碎,配菜,卷馍。

配菜丰俭由人,主打是蒜薹、剁椒、蒜末、葱花,夏配荆芥,再搭上秘制的红油。羊肉的浓烈与菜蔬的清鲜,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平衡。佐餐下酒,久食不腻。

采访完毕,恰逢又一锅辣子肝盛盘,小刁熟络地帮我用烙馍卷了,那味道,怎么说呢,抓人,也抓心。带劲!过瘾!问小刁为何能坚持多年来口味醇正不变,他随口道:“父母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我也能一以贯之,把手艺传承下去,打造百年老店。就算以后人不在了,大家还能记得这个味,我就知足了。”

听了小刁的话,我心头一热。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很多人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和灵魂,而小刁能坚持做生意的根本之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他是“老刁羊杂”的传人,也是禹州味道固执致臻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