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放羊

远山 李宏伟 摄

吉兴甫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从小卖红薯,啥事难不住。”这句话对我来说,咋形容都不为过。我这一生,放过猪,放过羊,放过牛,割过草,拾过柴,溜过红薯,担过山,耩过地,学过编织,当过木工、泥瓦工,吹过笛,画过画,当过兵,修过飞机,坐过机关。如今,我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

“放羊娃,扛长鞭,赶羊西坡和南山。渴饮河沟水,饥掘地瓜啖……”这是当年我放羊生涯的真实写照。那时,放的羊主要是生产队里的羊,自家很少养羊。在挣工分吃饭的年代,为了给家里多挣几分,我9岁开始给生产队放羊。放羊的有两个人,那个年纪稍大点儿的,放一天羊生产队给他记8分,我放一天羊记5分。放羊以他为主,我为辅,我跟在羊群后面帮忙赶羊。我记得那群羊最多时有六七十只。

放羊一般在空旷有草的地方,如山坡、河涧、堤堰等,我们大多在山坡上放。放羊给放牛不一样,放羊是赶着放,放牛是牵着放,不牵住怕牛乱跑。后来,我写了两首有关放羊的诗:“晌午羊群上西坡,羊儿吃饱日头落。长鞭一挥震天响,口哼小曲牧羊歌。鞭挞羔羊咩咩叫,即下西坡又过河。过河须得头羊领,到家恰好日头落。”我还写过一首《阮郎归·牧羊》:“避风避雨南岗去,朝暮日复日。长鞭驱赶咩咩叫,下坡日偏西。头羊领,羔羊随,大群尔后追。牧羊人凌空挥长鞭,口哨牧羊曲。”

鞭儿响,羊儿跑,羊群分散满坡找。夕阳西下,我们赶着羊下坡,头羊领群。每次在下坡之前,我都要对羊进行清点。清点也是有技巧的,用鞭杆将羊群拨开,一杆一杆数,一杆叫一标。这样又准确又清楚。你们谁知道,放羊为什么要用长鞭吗?长鞭的用处:一是鞭长容易赶羊,二是震鞭能让野兽远离羊群,三是便于清点羊数。顺便说一下,公羊与母羊的区别。公羊的称谓有羝、羖、羯,也称种羊。羯是指阉割过的公羊,它没有配种的能力。公羊头上一般长有宽大而弯曲的角,还长着长长的胡须。母羊不长角,头上光秃秃的,这是与公羊最明显的区别。

人们常说,不吃羊肉却惹得一身膻。我觉得这说的就是牧羊人。牧羊人除放羊外,每天还得对羊圈进行打扫,用黄土在羊圈内垫上一层,以便积肥。牧羊人整天和羊打交道,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羊肉,闻起来身上却总有一股子膻味。

提起放羊我记得有几件趣事,且印象很深。一次,我们正准备赶羊下坡,突然一只母羊临产了。这可怎么办?我们只有耐心等着,眼看着母羊将小羊生下来。待胎盘脱落,我用衣服将小羊裹住,抱在怀里下坡。我还有幸看到了公羊打架。公羊打架往往是为了母羊,为了争夺交配权打斗。一天,两只公羊为了争一只母羊,展开了殊死搏斗,整整打了半天,你来我往,羊角击打得啪啪作响,满头是血。还有一次,我们赶着羊回生产队,路过一条小河,河水湍急,不知怎的,一只小羊掉到了河里。我看见后,立马跳到河里救羊。由于水流湍急,我和羊被冲走了。我紧紧地抱着小羊,被冲出很远才找机会爬上岸,弄得我们浑身湿漉漉的。

放羊虽说是一件小事,可我回想起来觉得很有意义。这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