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梦里“画中村”

——画家苗强和他的艺术乡村

张垌“画中村”

□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山中的秋,到来的可能要早一些。此时的禹州市浅井镇张垌村的“画中村”,已呈现出天高气爽、落叶满地的秋季景象。

中秋时节,记者再次来到浅井镇张垌村“画中村”,画家苗强正带领着他的几个学生用机器切割钢板,塑造出极具乡土风格的造型,经过上色之后,一件件充满传统民间工艺之美的雕塑作品,被安放在“画中村”的不同位置。而在雕塑附近,则是苗强他们用废弃的卡车轮胎打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等作品,既环保,又充满富有想象力的现代艺术气息。

“画中村”并不是一个具体村落的名字,而是由画家苗强发起并联合当地政府持续打造的一个艺术空间。“画中村”位于浅井镇张垌村,20世纪8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人陆陆续续重新划定了宅基地,搬到了离此不远的地方定居,“画中村”所在的区域就逐渐荒废了下来。

围绕古民居、古村落打造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是苗强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早在15年前,我就曾来过这里,并被它深深吸引,‘画中村’一直是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梦。百年山乡古村落有着淳朴、柔美、婉约的风景,一种永远不会散去的山野味道。幽谷静村,炊烟袅袅,山鸡的轻鸣,萤火虫的飞舞,一条清澈的河流从青山之间穿过,河底有五彩斑斓的卵石,水中戏着自由自在的鹅群,山坡上老羊倌挥鞭唱山歌,小松鼠在房前屋后欢跳,草丛里乱蹦的蚂蚱……这里有纯活的泉水,这里有淳朴的山民。”苗强说,他在村中能看到生命的自由。而附近群山中散布的黄帝文化遗迹、神秘符号、古山寨等,则是蕴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苗强说,在这里,最吸引他的是几十间山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百年石头窑洞、石头民居。“在包含许昌在内的我国很多地方,一些古村落人去村空,面临消亡。怎样挽救这些百年石头窑洞、民居?怎样让古民居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造福山村百姓?经过长期的思考,我的思路逐渐明朗——将古老的石头民居与当代艺术结合,打造美丽乡村、艺术乡村,将这里的山水景色、古老民居用绘画艺术表现出来,打造‘画中村’的文化品牌和绿色生态品牌,以文化扶贫的形式,吸引中外艺术家到‘画中村’来座谈。”苗强说。

2018年,苗强联合浅井镇,帮助当地村民成立了禹州画中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群众不住的老屋、窑洞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独具山村特色的民居、窑洞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各地画家聚集在这个小山村,使这里变成了写生基地。2018年11月,全国21位画家首批入住。2019年4月,“画说许昌·曹魏古城”活动举办,20多位画家再次到张垌“画中村”写生。

“‘画中村’的灵气使画家们有了充足的创作灵感。在写生的旅途中,画家们用眼睛和心灵去触摸和发现藏在这里每个角落的美丽风景,用浓墨和重彩去描绘古老山村的神韵,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共完成数百幅写生作品。画家们把西方重具象的写实技巧与东方重神韵的写意手法相融合,形成了深厚、质朴又不失明丽的风格。”苗强说。

目前,浅井镇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是禹州市传统村落数量多、风格丰富、保存完好的乡镇之一。该镇以传统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乡土民俗风情文化为依托,以摄影、书画写生等艺术创作为媒介,做好“传统村落+”文章。

以“画中村”为起点,苗强还联合当地政府,计划对浅井镇的其他文化资源进行打造,宋家大院就是其中的重点。宋家大院是明清民居建筑群落,有完整的14个院落,500多间房屋,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一幢幢古朴气派、雕梁画栋的房屋,一条条曲径通幽青石铺地的巷子,见证了浅井村宋氏家族百年兴衰史。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就是宋家大院走出去的革命烈士。

苗强表示,在对未来的规划中,他们将围绕宋家大院的文化产业,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开发:一是筹建宋聘三烈士事迹纪念馆,再现宋聘三从一名清末秀才到成为新民主主义斗士、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足迹;二是筹拍枪战故事片《文虎将宋聘三》,以1925年宋聘三为保卫孙中山总统府视死如归抗击叛将陈炯明的史实为素材,塑造宋聘三的革命英雄形象;三是筹建黄帝文化:神秘符号博物馆,收集具茨山方圆80公里散落的神秘符号石刻与石印,翔实地诉说黄帝文化遗址的内涵;四是筹建当代美术馆和艺术集聚区,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画家、雕塑家等到宋家大院设立艺术工作室。当代美术馆集中展现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艺术家的创作风采及描绘逍遥观、北大鸿寨、麻地川等地的油画、国画作品。

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打造“传统文化体验集群”, 苗强努力构建着他的艺术乡村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