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系统砥砺求索,以公平与质量为导向,以建设教育强市为抓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作为,实现了许昌教育生态的蝶变。
不忘初心,破解难题
我市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破解“大班额”难题,投资100亿元,新建(改扩建)200所中小学、100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0.5万个;推进集团化办学,破解“择校热”难题,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弱校”“一校多区”等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目前,全市已成立教育集团169个,辐射399所公办中小学,新建学校全部实施集团化管理。创新教师招聘方法,破解“师资弱”难题。我市实行考核招聘和公开招聘相结合,面向重点高校招聘教师;建立教师储备制度,按编制总量10%的比例招聘城市特岗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着力解决教师空岗、缺员问题。加强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我市通过层层选拔,产生了64名校级后备干部人选,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许昌高中、许昌实验中学校长;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启动实施“六个一百培养工程”,通过示范引领和专业培训,促进中青年校长、教师、班主任、教研员快速成长,培养了一批优秀团队。推行课后延时服务,破解“三点半”难题。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在全省率先推行课后延时服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激励机制改革,破解“大锅饭”难题。市财政每年安排550万元市长教育质量奖专项资金,按照“拉大差距、奖优罚劣”原则,重点对高中、初中教学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学校、教师和优秀团队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前,我市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持续增强,民办教育开放发展势头良好。
党管教育,立纲铸魂
出台文件,举旗定向。为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探索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创新机制,筑牢堡垒。我市强化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完善党建管理机制,实施“党建+教育事业发展”创新融合项目、党员名师工程等,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老师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我市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四明八行”德育工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培养“长着中国脸,更有中国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9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提出努力打造教育强市,强力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全市首批28名中小学学校书记、校长已完成职级认定,跨区域代管集团化办学模式成功推行,遴选了3所教科研基地校,成立了30个学科教研指导中心。我市积极实施固本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强基工程,提升教育基础水平;我市还积极实施提质工程,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深改工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施强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全市教育系统将把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大使命,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