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27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众志成城战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旨在通过普及碘缺乏病相关知识,促使群众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做好科学补碘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人体碘摄入不足而造成的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系列损害的总称,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婴幼儿的智力损害等。其实质上属于微量营养素不良。”5月12日,许昌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王艳对记者说。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孩子的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到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者会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在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到15%有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到69个点)、6.6‰有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
“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食用碘盐。”王艳告诉记者,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需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策略。经过多年的防治,我国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也于2009年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市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2020年3月,国家颁布了行业标准——《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WS/T669-2020)。对照该标准,结合我市近几年监测结果,目前我市大部分地区仍属于碘缺乏地区。在碘缺乏地区,除了一些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居民因治疗需要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外,其他居民都需要食用加碘盐。
王艳提醒,鄢陵县的部分村庄属于水源性高碘地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摄入较高剂量的碘,应食用未加碘食盐。目前,这些村庄售盐点供应的正是未加碘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