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许昌

应急响应级别下调防控意识绝不能放松

专家提醒,要继续坚持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戴口罩,实行分餐制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有些人在疫情防控方面出现了懈怠和侥幸心理,经常扎堆聊天儿、聚餐,到人多的地方也不戴口罩……其实,疫情防控这根弦依然要绷紧。

5月13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专家王坤铎表示,要继续坚持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戴口罩等良好习惯,实行分餐制,并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千方百计提高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效率,实现应检尽检、能检尽检、愿检尽检,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防护意识丝毫不能放松

5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自5月6日零时起,我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下调应急响应级别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意识绝对不能放松。

“看到应急响应级别下调,我首先感到很高兴,但我仍然觉得责任不轻,因为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不意味着疫情结束。”王坤铎对记者说,毕竟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国内新增病例并没有停止,复工复产复学在持续推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新冠肺炎患者还有5%到15%的复阳率。

最近一段时间,吉林省舒兰市和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分别出现了本土聚集性疫情。吉林省将舒兰市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对所有社区实行封闭管理。武汉市东西湖区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这表明,疫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五一”假期结束后,随着中小学各年级陆续复学复课,师生这个特殊群体相互之间的接触增多,疫情防控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虽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乐观。

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千方百计提高检测效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许昌市中心医院作为许昌市传染性疾病诊治定点医院,集中优势力量,全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千方百计提高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效率。在检测方面,该院坚持应检尽检、能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保障复工复产复学安全,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最近半个月左右,每天有一二百人到我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核酸阳性者。”王坤铎告诉记者,在这些人群中,有些是复工复产人群,有些是发热人群,有些是自愿前来检测的人群。需要提醒的是,从武汉、东北以及国外等重点地区回来的人群一定要主动进行检测。

对于核酸检测,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诊断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也被称为“金标准”。对于血清抗体检测,很多人不是很熟悉。那么,除了核酸检测外,诊断新冠肺炎为什么还要增加血清抗体检测呢?

“通俗地讲,核酸检测可以判断现在是否感染新冠肺炎,血清抗体检测可以判断过去是否感染过新冠肺炎。将两者结合起来,相当于为诊断上了‘双保险’,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尽可能地找出确诊患者,更有利于控制疫情。”王坤铎说,血清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两项。

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IgM抗体和IgG抗体。血清抗体检测便是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IgM和IgG,如果存在的话,IgM和IgG的含量是多少,以此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和病毒感染情况。

有需要的群众可到许昌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大楼一楼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检测人员须持个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医保卡,如实登记身份证号码。由于采集咽拭子可能带来干呕、咳嗽等不适,因此采集咽拭子前4个小时最好避免喝水、进食,以免加剧不适。

珍惜抗疫成果

将良好卫生习惯保持下去

在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一场疫情,对于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无论新冠病毒还是流感、SARS,都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将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下去,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戴口罩。”王坤铎建议,“在室外空旷区域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在学校、医院、候车区域等人群密集场所,一定要坚持戴口罩。选择普通医用口罩即可,没必要非得戴N95口罩。”

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对于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有必要。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

从科学角度看,合餐非常容易导致疾病传染。由于饮食不当或使用共同餐具进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结核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此,就餐时一定不要忘记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防止病从口入。

新冠肺炎不是人类面对的第一个流行疾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有每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不被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