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文化新风拂城乡

——我市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侧记

农家书屋中享阅读之美

文化广场里舞动起来

□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遍布城区的智慧阅读空间,每天迎来喜爱阅读的市民;凉爽舒适的许昌图书馆,虽少了往年排长龙的入馆场景,但在落实有效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让读者们持续感受图书的魅力;新近开馆的许昌戏曲艺术馆迎来了首场戏曲演出,成为市民感受戏曲文化的又一好去处;夜幕降临,遍布全市各个乡村的文化广场上,劳碌一天的村民们伴随着音乐,舞动身姿,卸下一天的疲惫;……

随着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市积极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序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安排非遗展演进景区,不断优化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有效运转。

2018年4月,我市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后,坚持把创建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机遇、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抓手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针对短板,结合实际,我市着力在服务供给、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创建工作中形成了一批许昌特色、许昌亮点。

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承载起我市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遍布全市的文化活动队伍、全年不衰的千场文化活动、累计百万人次的受益群众,构成了我市遍布城乡的文化风景线。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有单独设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并能正常对外开放。全市2441个村(社区)已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在编人员全部在3名以上,达标率为100%。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各类纪念馆、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公事处)、村(社区)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有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3000余名、文化志愿者团队200余支。

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我市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圈”,累计投入2300余万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智慧阅读空间32座。城区32座智慧阅读空间主要分布在社区、游园、校园周边、商业街附近等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市民凭身份证或读者证刷卡进入,也可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验证进入。无人值守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原则上具备阅读、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休闲等服务功能。2019年,全市智慧阅读空间总接待读者112万余人次,图书借还总量35万余册次;每座智慧阅读空间月均接待读者近3000人次,借还书近1000册次。近年来,我市逐步构建起以市级、县级图书馆为中心,智慧阅读空间、电子书借阅服务点、综合文化站、诚信阅读漂流屋、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为服务点的阅读服务体系,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书香许昌”、推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想要更大范围地惠及民生,需要文化惠民的覆盖面最大化。由许昌至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禹州市以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为主线,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我市有关文件精神,禹州市重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三都”品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着力让“禹州文化现象”成为禹州新时代的城市文化品牌。该市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有综合文化站,678个村(社区)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此外,该市还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并对文化管理员进行了培训,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补贴。禹州市还持续举办“春节戏曲展演”“春节民间艺术展演”“新年音乐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实施“书香禹州”全民阅读工程,增强农家书屋服务能力;开展“经典诵读”“禹图剧场”“夏都讲坛”等活动,该市70%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举办了艺术节、广场舞大赛、民间艺术展演等文化活动。

襄城县先后完善了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在448个行政村(社区)按照“七个一”标准建成了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基本具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科普e站、文体广场、戏曲大舞台、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构成了农村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了农民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了解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及健身娱乐的基本需求。该县在448个行政村(社区)中推行“三员”工作制,让工作过得硬、说话有权威的村支书担任文化管理员;让业务过得硬、有号召力的文化带头人(文化能人)担任文化协管员,协调组织全村的文化活动;让活跃积极、踊跃参与活动的文化志愿者担任文化辅导员,带动全村文艺爱好者参与文化活动。这一举措,把队伍“壮”了起来,更让人员“活”了起来。截至目前,襄城县已成立民间艺术团队133支、广场舞表演队391支、戏迷乐园49个、业余剧团8个。

在魏都区, “三员”工作制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前行。该区文化管理员、文化协管员、文化辅导员“三员”依托现有文化阵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向服务对象公开宣传近期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信息,附近文化设施,获取文化服务的方式、途径等,积极引导市民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健康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费方式。南关街道办事处按照“共建式推进、品牌化创建”的思路打造了七一社区“书香莲城读书会”、大同社区“义暖大同”志愿服务、育才社区“红领巾课堂”、三八社区“巾帼建功”、凭心社区“和睦一家亲”等多个文化品牌。目前,该区13个街道办事处86个社区,除拆迁无阵地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其余均已配备了“三员”。他们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基层,做好群众文化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文化阵地的维护者、文化氛围的营造者,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辅导活动,先后策划、组织、承办了规模宏大、影响广泛、质量较高的系列品牌活动。

在全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品类更加丰富。市、县(市、区)文化单位,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阵地,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我市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好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伴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我市厚重文化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许昌的城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