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乘着浩荡的东风奋力前行

——许昌市建安医院职工热议《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意见》

□本报记者 马晓非

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总是在奋力前行中铺展。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保局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在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引起了强烈反响。该院职工表示,《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精神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推动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该院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我感觉,精神卫生事业的春天到来了。”10月26日,提起《意见》,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张秀珍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意见》的公布,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以及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的决心。作为一家由政府开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我们大有可为。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下,精神卫生事业的明天一定越来越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升。精神卫生不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还是现阶段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做好这项工作,责任不可谓不重,意义不可谓不大。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还指出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

这些,见证着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4.5万名,提升至3.3名/10万人口;到2025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5.6万名,提升至4.0名/10万人口。这让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寇建华深切感受到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意见》指出,要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建设精神医学高地、构建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心理救援队伍建设、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等,还要根据患者看病就医需求,重点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进食障碍、睡眠、物质依赖、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特殊领域的亚专科建设与发展,提升精神专科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可以说,《意见》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也与我们医院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寇建华告诉记者,“我院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精神疾病患者,而且包括患有失眠、焦虑、学生厌学、青春期叛逆、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的人群。同时,我院还可以针对人们人际交往、职业厌倦、亲子关系差等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在积极建设睡眠障碍中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

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科主任石峰从事精神卫生工作16年。多年来,他对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短缺、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业荣誉感不强、公益性强等特点感受深刻。看完《意见》后,他的感受是“相当振奋人心”。

“在我的印象中,国家7个部委联合就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下文,这还是第一次。《意见》指出了许多非常实际的问题。”石峰激动地说,“《意见》明确指出,要调动精神科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切实保障精神专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充分考虑精神科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向精神科医务人员适度倾斜,为精神科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缓解医务人员压力。”

奋斗者不舍昼夜,实干者步履铿锵。为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意见》指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精神专科医疗资源,加强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大精神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力度;发改、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医疗保障部门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东风浩荡千帆竞,铿锵步履踏歌行。乘着精神卫生事业的浩荡东风,许昌市建安医院(许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汇聚起守护人们心灵健康的磅礴伟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神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