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一名患者反复发烧,治好后没多久病情便再次发作。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以上,却始终找不到病因。对此,医生非常着急,患者及家属也十分担心。
许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贾向红力求找出导致患者感染的“真凶”,在针对患者进行的血培养中反复寻找病原菌。就在第二次对患者进行血培养时,她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非常细小的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通过仔细询问患者接触史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为布鲁氏杆菌。最终结果证实了贾向红的判断。病因找到后,医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反复发烧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就是贾向红每天面对的工作任务——在微观世界中准确地揪出“病魔”,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为患者解除病痛。
“我刚上班的时候是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后来选择到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因为我对微生物专业非常感兴趣。”10月26日,贾向红笑着对记者说,“微生物专业是一个微观的神奇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从众多的微生物中找到致病菌,我感觉是一件非常有乐趣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准确的检测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检验工作不仅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而且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临床疾病诊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正因如此,检验科医生被称为“临床医生的眼睛”。
与其他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生不一样,检验科医生坚守在封闭的实验室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标本、仪器、数据打交道,更像是“幕后英雄”。他们和患者接触较少,导致很多患者对检验科缺乏了解。
“有些人认为,检验科的工作就是通过仪器分析标本,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贾向红说,事实上,标本检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干扰因素,这要求检验科医生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得到最真实、最准确的结果,他们需要耐心、细致、反复核对标本。
每接到一个标本,贾向红便认真核对患者信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18到24个小时后从平板上挑选出可疑的菌落,然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区分阴性菌和阳性菌,在平板上分出单个的菌落,通过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属,在细菌鉴定仪上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最终向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可靠的报告结果。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直面病原微生物,贾向红就像是冷静的“病菌猎手”,凭借着细心、耐心和专心,精准狙击,让肆虐的病菌无处遁形。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勤奋刻苦的学习,使她炼成了一双火眼金睛。
“检验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方案,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检验结果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丝毫差错。”贾向红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参加工作以来,她视检验质量为生命,积极开展微生物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经常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习行业规范和指南;引进新技术,建立规范操作实验室、微生物室多项操作规程,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检测流程,规范各种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流程;对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检验科医生距离致病的病毒和细菌非常近。虽然冒着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等重重考验,但贾向红始终恪守职责。在工作中,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只为明确病因,让患者少走弯路。她耐得住寂寞,甘愿掩身幕后,深藏功与名,为患者与临床医生之间搭建一座健康的桥梁。
在微观世界探寻真相,于纤毫处彰显匠心。没有外科手术的巧夺天工,没有急诊抢救的惊心动魄,而医者仁心依然在这样一名质朴的检验科医生身上动情演绎、热情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