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用好旅史馆等国防教育“活教材”,解决国防教育“无米下锅”难题

大学生士兵到驻许某部接受红色教育

“在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面对强敌,喊出了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战斗宣言……”12月1日,魏都区实验学校30余位师生来到驻许某部旅史馆接受红色教育。

一座座以战斗场景制作的浮雕,一幅幅定格历史瞬间的照片,一块块战绩辉煌的金色奖牌……旅史馆内的一物一图,都让师生们无比震撼,为生长在这样的英雄城市感到无比骄傲。“走入英雄部队,聆听英雄事迹,共振英雄脉搏,孩子们在重温历史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凝聚前进动力,对‘杨根思连’传承至今的‘三个不相信’精神产生心理认同,感受到和平的不易与革命精神的伟大。”魏都区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称。

一处红色教育基地,就是一部鲜活的国防教材。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应该用好这些“活教材”,驻许某部旅史馆就是我市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驻许某部政治部主任丁冬介绍,今年以来,采取多批次、小规模、小范围的军营开放日活动,包括观看武器装备、参观连史馆、了解战士内务、观摩擒敌拳表演等内容,既保证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部队训练秩序,又保证中小学校国防教育不断线,效果非常不错。

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推进中,我市除了深挖驻许某部旅史馆这个“红色富矿”之外,许昌军分区还精心编写了《国防国防》本土教材。

许昌军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老师反映的国防教育缺教材、缺课时等问题,军分区组织精干力量历时两年完成了14册、212万字的新时代国防教育丛书,解决了国防教育“无米下锅”问题。在该套丛书编撰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共召开7次由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3次项目选题可行性和编写大纲科学性论证会,5次组织教研人员、相关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还邀请国防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等单位22位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组建6个编写小组逐字逐句统稿修改,最终付梓刊印……

“这套丛书按照大国防、新视角、多领域编写思路,具有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创新性、时代感。”参与丛书编撰的一位专家说,课程设置上别出心裁,有思想渗透课、情感认同课、红色传承课、行为引导课、兴趣实践课等独特单元课程,形成从思想教育到行为转化完整的逻辑递进链条式闭合回路,让孩子们接受全面化、多样性的大国防教育精品课程。

“孩子的变化非常大,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了,身体强健了,是非观点更明确了……”学生家长李艳丽高兴地说,学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促进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看到孩子一天一个样,她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