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诗人王宏超:大自然的歌颂者

本报记者 刘晓敏

“月亮,美丽多情的姑娘,偏偏爱上,黑夜情郎。”“太阳,月亮,星星,你是一幅没用笔画出的画,你是一本没用笔写下的书。”近日,我市诗人王宏超的诗集《月亮上弦月亮下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王宏超继《地球的一半是太阳一半是月亮》《地球转动三百年》《地球升地球落》《月亮月亮东》之后的又一部新作。

文雅朴实,亲切自然,这是诗人王宏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2月24日,记者见到了诗人王宏超。拿起他新出版的《月亮上弦 月亮下弦》,深蓝色的封面,给人一种郑重而神秘的感觉,仿佛这就是宇宙的颜色。书中共收藏了王宏超诗作30首,共186页,不太厚,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现年60岁的王宏超出生于河南舞阳,中国诗歌协会会员,经常在《诗潮》《诗林》《星星》《许昌日报》等杂志报纸发表诗歌,曾在“山水情怀”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全国短诗大赛等多种诗歌赛事活动中获奖。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王宏超不到1岁时就被送到乡下老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的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全村人都很敬重他。尤其是过年时,村民都找他的爷爷写春联,这使王宏超从小就对文字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崇尚和喜爱。

那时候,农村生活艰苦,王宏超从小就知道帮爷爷奶奶干活。也正是艰苦的童年生活,使他对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草木花石、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有着更加真挚的热爱。

而真正让他爱上文学和诗歌,还要从1976年说起。1976年,18岁的王宏超走出家乡,到许昌市八一技校上学,遇到了他的诗歌启蒙老师。

他的这位老师其实是一位政治老师,只是他每次讲完政治课后,都会给同学们讲一段文学赏析,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在这位老师的感染下,王宏超陶醉在文学的天堂里。为了能读到更多的文学书籍,王宏超每天晚上都会骑车到市工人文化宫读书,这为他今后写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王宏超技校毕业,被分配到许昌一印刷厂上班。上班后,王宏超又开始利用晚上时间上电大。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帮子喜欢诗歌的同学。王宏超的诗经常在电大墙报上发表,当时在电大小有名气。

1980年,王宏超应邀参加许昌中秋诗会。他灵感突发,写了《几归梦园》(这首诗收录在《地球的一半是太阳一半是月亮》中)。没想到,这首诗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随后,这首诗在《原野》杂志上发表。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先后被调到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金融工作局上班。每到一处,他都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笔耕,至今共出版5本诗集。

“在人间,没有比家乡更贫穷的地方,没有比家乡更美好的地方。在人间,穿着祖母做的老粗布衣衫,抵御了风雪严寒。穿着祖母做的千层底老粗布鞋,走出了家乡。”这些诗句均饱含着他对家乡的深情。

童年和家乡为王宏超的写作生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那乡村的月亮、星星、水井、土地、人等,均是他百写不厌的主题。

再看王宏超的《月亮上弦月亮下弦》等5本诗集,作者立足大地,遥望星云,视太阳、月亮、星星为父母兄妹,视人类与大自然生命同源,可谓是献给太阳、月亮、星星、地球以及人类自己的一首颂歌。王宏超自诩为大自然的歌者,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