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推进“三治融合”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许昌市第七期正科级公务员进修班第五调研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根据安排,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许昌市第七期正科级公务员进修班第五调研组全体学员,围绕“三治融合”,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群众座谈等方式,深入襄城县丁营乡,以小集村为重点开展了蹲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治融合”开展情况

小集村位于襄城县、舞阳县、叶县三县交界处,全村共有484户,1840人,其中党员54名、村“两委”成员5人。由于地处偏僻,该村群众思想落后、矛盾多,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按照“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村庄和谐稳定,村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民主在前、自治为基,筑牢组织向心力

一是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推动村务共建共治。近年来,小集村“两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到修路打井、小到办公采购,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坚决按照程序组织实施。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党务、政务、财务等事项,严格按照制度予以公开,确保全体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是成立“四个会”,破解 “中梗阻”问题。2019年,丁营乡27个行政村全部按要求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各行政村党支部主动邀请“四会”组织成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建立村“两委”“四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其中,小集村要求“四会”开展工作时,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到场,支持他们开展移风易俗、评先推优、纠纷调解等工作。截至目前,“四会”不仅成为小集村“两委”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村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得力助手。

三是组建“两个群”,搭建干群零距离沟通桥梁。小集村组建了党员微信群、村民微信群,乡村干部可及时通过微信群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村民可随时在微信群咨询政策、反映民情,干群之间建立了“全天候、点对点、零距离”的联系渠道。微信群成为该村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有效载体。

(二)温情化雨、德治为先,和谐稳定比素质

一是发挥“头雁效应”,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曾经的小集村,党员责任感普遍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村民评价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小集村党支部开展了“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勇于亮出党员身份,充分彰显党员风采;坚持“周六大扫除”行动,高举党旗、全员上阵;将党员参与村内事务情况,如实反馈到《党员积分管理手册》中。

二是坚持正面引导,定期开展评比表彰。丁营乡要求所有行政村开展先进党员、优秀群众评比活动,打造身边明星,传播积极能量。在小集村,每逢“七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村“两委”都将联合“四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表彰,树立身边榜样,引导村民学典型、转民风、争先进。

三是“红黑”对比激励,先进落后榜上相见。小集村依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结果,结合“四会”意见和建议,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红榜”公示;对不遵守村规民约,不孝敬父母、集体观念淡薄、邻里关系不和谐等现象,初次由村干部进行当面提醒和督促整改,经多次劝导仍不改正的,在村内微信群进行“黑榜”曝光警示。通过“红黑榜”的鲜明对比,教育引导群众懂善恶、知美丑,树立文明之风。

(三)健全机制、法治为本,齐心协力谋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接访制度,“两委”干部倾心服务。丁营乡要求每周一为“接访日”,没有特殊原因,党支部书记必须在村室接待群众。在接访时,小集村党支部创造性地将道德评议会成员邀请到村室,共同商讨解决来访群众问题。近10年来,小集村没有出现村民上访事件,成为全市闻名的“零访村”;同时,为了更好服务弱势群体,全体村干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制成服务卡,分发给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群众遇到问题或困难,只要一个电话,村“两委”就会上门帮助解决。这也让小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群众认可度明显提升,全村风气明显好转。

二是成立调解工作专班,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小集村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热心群众工作、群众威信高的6名退休村干部,成立民间调解队,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舆情观察员的作用。2019年麦收期间,小集村2个自然村15户群众因土地边界产生纠纷,79岁的老支书李兴才第一时间将群众召集到村室进行调解,第一时间稳定群众情绪;蔚银立、姜志源、马铁友等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原村干部对土地重新丈量,风波得以平息。

三是建立熟人联络机制,亲朋好友友情相助。农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难以下手时,党支部就会主动联系矛盾双方的亲朋好友,通过亲情攻势,找到问题的平衡点,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良好效果。

小集村通过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以自治“固本强基”,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乡村治理的最大效能,巩固了组织、稳定了群众、凝聚了人心、夯实了基础;同时,小集村紧密结合丁营乡乡村振兴规划,在现有手袋厂、小磨油加工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汝河风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体验游、采摘游等乡村度假旅游项目,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助推乡村振兴。

二、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手段不足,宣传氛围不浓。在进行“三治融合”宣传时,大多数村仅通过悬挂横幅、喇叭宣讲等传统模式,形式较为单一,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氛围营造还不够浓厚。

(二)工作能力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虽然各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四会”组织,但“四会”组织成员工作时间不足、工作方法不多、手段较为单一,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体制机制存在漏洞,作用发挥不够。村规民约没有很好结合村情民意来制订,个性化条款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约束力不够。“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机制不完善,个别村庄存在标准把关不严、宣传教育不够、群众意识不强等问题。“红黑榜”机制不健全,个别地方还存在应付了事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激励警示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要以人为本、强化宣传,突出人民中心地位。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利用传统宣传手段、新型宣传手段,充分发挥现有的43支村级文艺队宣传作用,既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又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弘扬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让“三治融合”工作理念深入干群身心。

(二)要加强培训、“自治”固基,释放基层发展活力。利用乡镇党校对“四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利用主题党日活动,村党支部每月听取一次“四会”组织会长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困难和难题,研究安排下个月的工作。坚持自治为本,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事村民商量着办”。

(三)要完善机制、“德治”润心,深耕乡风文明沃土。以道德教化引领人民向善,重点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修改完善“四会”章程,制订出符合本村村民意愿的评先表优制度。从传统道德规范中提炼“诚、孝、俭、勤、和”新民风规范,融入日常管理、行业准则、村民公约、职业道德之中,促进农村社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

(四)要依法行政、“法治”护航,筑牢基层治理基石。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宣传信访条例,深入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攻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创新落实“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法治力量晓以利害,用道德力量动之以情,用行政力量导之以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指导老师: 杨 岚

第一执笔人:黄辉里

成 员:马 远 张 瑾 代晓军

蒋金杰 吕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