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基层创新治理

许昌市第七期正科级公务员进修班第二调研组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乡村治理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第七期正科级公务员进修班第2组坚持问题导向,于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选取襄城县湛北乡马芳营社区等3个村(社区)作为调研点,通过实地查看,与乡村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党员座谈交流,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对目前乡村治理情况进行了解。现结合调研实况,形成如下报告。

一、调研点基本情况及做法

(一)基本情况

马芳营社区。位于襄城县湛北乡东南,因东汉时期颍阳侯马防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距县城7公里,距乡政府1公里。社区内主要道路宽阔平坦,西邻311国道,北靠樊新铁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辖3个村民组,共有居民138户554人,党员32名,社区“两委”干部4人,其中社区党支部3人、居委会3人,交叉任职2人,监委3人,女干部1人。

山前杨庄村。地处襄城县南5公里的首山脚下,环山路和311国道途径村北。辖9个村民小组,共550户2387人。村“三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9名,村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监委3人,交叉任职2人;党员67名,外出流动党员27人。原有贫困户11户24人,现有脱贫享受政策9户22人,兜底2户2人。

七里店社区。地处湛北乡北部,西邻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北靠八百里伏牛之龙头首山,距襄城县城3.5公里,距平顶山市区15公里。现有总户数406户,总人口1708人,辖7个村民小组,5个党小组,59名党员,社区“两委”干部5人,其中社区党支部3人,居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是党建+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治理。马芳营社区充分利用农村大广播、村中小报栏、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等形式,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入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坚持“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民事协调岗、留守儿童关爱岗、经济服务发展岗等9个岗位,并以每年15天“党员义务劳动日”为切入点,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凝聚向心,共同解决村内事务;从强化基础设施、活跃社区文化等方面入手,修建了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比发展、比致富、比奉献”“评好村民、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的“三比五评”活动,文明之风更加浓厚。

二是党建+集体产业,保障乡村治理。七里店社区党支部坚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取得良好收益,给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保障——利用水资源优势,建设“手牵手”桶装水项目,新建生产车间917平方米,每年村集体固定收入6万元;利用首山南坡采光面充足的优势,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1座,2017年8月实现并网发电,年收益5.5万元;利用临近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村集体组织群众承包首山焦化翻车机车厢余煤的清理及回收,每月劳务费2.5万元,每年可收入30万元,净利润5万元左右;谋划了七里店“文峰美食城”、花鸟盆景市场、葛沟民宿等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

三是党建+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治理。山前杨庄村通过建立“一约四会”,用好用活“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收集整理各姓氏的家风家训,开展优秀党员、模范家庭、星级文明户、优秀学子等的评选,表彰村模范31人,并张贴到党群风采墙;依托旧村室打造村史馆、图书室,组织党员群众“学党史、记乡愁”,开展建党节、国庆节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主题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村内和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垃圾、杂物等,有效解决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

四是党建+监督机制,助推乡村治理。3个调研点均有效推动了“三治融合”——以村级党校为教育载体,开展“两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3次、专题宣讲1次、“以案促改”警醒大会2次,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制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围绕各村环境卫生、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等内容,广泛听取民意和群众心声,制订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推进以德治理,弘扬清风正气。广泛开展评先评优活动,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创建目标,以“最美庭院”评选为切入点,鼓励开展“身边好人、好少年、新乡贤”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行道德“红黑榜”,积极带动全村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理,主动开展矛盾源头治理化解,全面掌握各类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并建立台账,限期解决;邀请乡司法所、派出所、食药监等部门开展“法律”进支部、进农户活动,利用村级“乡村大讲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不断增强村民尊法懂法、学法用法意识;深入开展“六无村”创建,对等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定期开展排查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动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守摊”思想严重,怕担责任,自身突破难度大。如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有些村全靠乡级督促,没有上级督促,就不主动提升人居环境卫生;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有些村怕担责、怕费事,账上有钱不敢花、不敢报项目。

(二)产业不均衡且模式单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制约,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较短、创新举措不多的滞后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农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游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不够,在形成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缺乏积极探索。比如七里店社区靠近首山化工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快,产业也相对较多,马芳营社区和杨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

(三)乡村缺少人才。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难问题,有技术、有能力的城市人才不愿到农村,农村懂经济、有头脑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

(四)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不爱护公共设施;留守老人、孩子占比较大,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对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

三、意见和建议

(一)紧盯“党建”工作不放松。一是建强基层阵地。健全完善“两委”干部考核机制,将基层治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实行末位淘汰管理,激励引导“两委”干部解放思想,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争先创优。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公开选拔机制,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招能人进村,让种养大户、能工巧匠等乡村“能人”进“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三是坚持示范引领。组织党员技术能手、种养大户发起成立特色农业种养协会、农民工匠协会、民宿旅游协会等,突出党组织服务指导作用,引导、帮助各类社会组织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

(二)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建设。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头。良好的党风政风,是淳朴乡风民风的源泉。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其次,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弘扬乡土文化,体现农民的尊严与价值。其三,要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弄懂吃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引导群众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逐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其四,要重视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规范作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移风易俗行动和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活动,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

(三)打赢人居环境提升这场硬仗。一是宣传发动,炒热群众思想。党员干部带头强化人居环境提升意识,不断提升抓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的本领,向群众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措施。二是以治脏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坚持“三无、一眼净、一规范”标准,对居民门前屋后、背街小巷、沟边路边、坑塘荒沟等地方积存的杂物、垃圾,一律清理,不留死角。三是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理。建议各村制订村内保洁及垃圾清理机制,对党员干部和村级保洁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任,路段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指导老师: 余满红

第一执笔人:张永涛

成 员:葛艳芳 张保伟 常桃桃

葛培金 王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