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仁心铸铁垒

——记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魏铁垒

魏铁垒在给患者听诊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文/图

医者,当抱楚为痛。对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魏铁垒来说,真正走上从医道路后,见识到患者的痛苦和挣扎,他才真正明白,医生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托举生命的责任。

年幼时,魏铁垒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医生。直到高考报志愿,他听从父母的意愿才选择了医学系。医生在他的印象中,不过是一份比较稳当,收入和地位也还不错的职业。

或许是性格使然,虽然没有过多的热爱,但魏铁垒仍认认真真地完成课业,认认真真地学习临床。事实上,在不断的学习中,一个崭新的世界向他打开,他突然意识到,医学,似乎很有意思,也很适合自己——他不太擅长与人交际,但性格沉静,喜欢钻研。

经过临床轮转,魏铁垒最终选择了呼吸专业。对于他来说,做出这个选择并不困难。呼吸这门学问,深邃、繁杂,又举足轻重,很多看似无关的疾病,最终都与呼吸牵连。一呼一吸,万千世界,他喜欢这个专业,更想钻研这门学问。

无论是钻研学问还是职业使然,都少不了接触大量的患者。日复一日,魏铁垒的想法渐渐改变了,从喜欢这个专业,到不断体悟患者的痛苦与挣扎,他意识到,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医生。

魏铁垒清楚地记得,刚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有名慢阻肺患者已断断续续在该科住了三四年院。每次病情发作时,该患者就像刚跑完百米赛,呼吸急促得喘不上气来。见到医生,他就像见到了救命稻草,眼里的痛苦与求生欲让刚从事呼吸专业的魏铁垒内心震动。

“很多呼吸道疾病不能彻底治愈,只能尽力控制。”魏铁垒说。这样的事实,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也让他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内心充满挫败感,甚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怀疑:如果医生只能眼睁睁看着疾病一步步恶化,却无能为力,还提什么治病救人?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魏铁垒始终记得该患者发病时痛苦的呼号:“医生,救救我……”这个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医术有尽时。他也始终记得,在经历了七八年病痛的折磨后,该患者在离世前,仍对该科所有医护人员由衷地道谢,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他的安慰和帮助。

魏铁垒意识到,当医术不能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时,医护人员的安慰往往能减轻其内心的痛苦。医者的意义,在于治病救人;医者的伟大,在于抱楚为痛,用医者仁心浇铸健康堡垒。

让他欣慰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一些在以前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控制。在主任刘景春的带领下,该科逐步开展了镇痛支气管镜技术。该技术开展后,不仅减少了患者在气管镜检查时的痛苦,而且可以开展镜下治疗,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一些新的设备被逐步引进,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手段不断升级。魏铁垒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行走在呼吸之间,尽力打开畅通的呼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