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华 文/图
“抓我的手,使劲儿抓。嗯,现在手已经很有力道了。”“像我这样,依次捏手指。手指的灵活度还不够,要多练习。”……3月3日,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张军亚在查房时,细致地询问患者病情。即使患者吐字不清,他仍耐心地仔细聆听、轻声询问。
从医近30年,即使已成为令人尊敬的“张主任”,即使已拥有很多头衔、荣誉,对待患者,张军亚从未改变。
1992年,张军亚毕业后,出于对临床的热爱,选择到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当时的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只有一个病区。“那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用自己所学,减轻患者的痛苦。”张军亚说,为了将所学灵活运用到临床,他认真跟老师学,还留心观察其他人是如何诊断施术、与患者沟通的。
1999年,年轻的张军亚被委任为该科主任。当时,张军亚从医还不到8年,是科室8名医生中年龄最小的。面对年龄比他大、资历比他老的同事,他只有一个想法:多干活、多看患者、多查房。
为了提高科室的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在张军亚的主导下,他们聘请了郑大二附院教授刘玉合每周日来指导工作,上午查房、分析疑难病例,下午开展专题讲座。从基础知识到学科前沿,从病例分析到学科发展,5年时间,该科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脉络更加清晰,知识框架更加牢固,学科建设也更加规范。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张军亚说,刘玉合教授对他最大的影响,是让他发现神经内科更广阔的天地。
张军亚发现,很多瘫痪患者溶栓后,没有进行科学的康复,只是通过针灸、吃药等被动康复。张军亚提出,在神经内科开设康复室,帮助患者通过系统锻炼和专业医疗,进行科学康复。2004年,该院斥资20多万元购买了物理康复设备、作业治疗设备等专业医疗设备,并积极引进人才,正式设立康复室。
2005年,张军亚感到自己所学已经跟不上神经内科学科的发展,决定考研深造,并于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因为医院发展的需要,张军亚短暂离开神经内科,到该院医务科开展工作。
2010年,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二病区,张军亚成为该科主任。这个时候,介入治疗已经凭借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该院神经内科对该技术的应用仍是空白。
张军亚觉得应该尽快引进这种技术。第二年,他一方面邀请介入技术方面的专家到该科讲课,普及脑血管介入治疗;一方面派专人出去学习介入治疗技术。在他的努力下,该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很快就开展了介入治疗。
张军亚不仅追求医术上的进步,还追求学术上的进步。
“神经内科的疾病非常复杂。要对临床症状解释得更透彻、更深入浅出,需要医生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张军亚说。他带领全科医生将专业细分亚学科,鼓励科室的医生们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搞科研,使疾病诊疗更加精准化和精确化。
学无止境。怀着一颗仁心,张军亚从不满足现状。他觉得,在为患者减轻痛苦的道路上,他仍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