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沟通”

——记市人民医院ICU副主任护师杜小杰

工作中的杜小杰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马晓非 张炜华

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今年8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步入正轨成为过去。可是对于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核酸采集点的医务人员来说,这一切仍然清晰如昨。

8月5日,随着许昌市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全市立即进入战“疫”状态,核酸采集量在短时间内连攀高峰。许昌市人民医院常设的一个核酸采集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增设新的核酸采集点迫在眉睫。

硬件好建,一将难求。最终,在2020年疫情期间担任该院隔离病区护士长的ICU(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杜小杰成为新设立的门诊核酸采集点的负责人。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核酸采集队伍。

“这支队伍中,既要有负责核酸采集的人员、负责维持秩序的人员,还要有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如帮助市民进行电子支付或现金支付、提醒市民缴费后及时领取条形码等。可是,疫情期间,各个科室人手都很紧,能抽调的人并不多。”杜小杰说,最终,她从ICU抽调了8个人。

“我们这个采集点平均每天要为3000多人采集核酸样本。”杜小杰说,刚开始,她们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从7时到24时。后来,随着核酸采集人数的下降,她们的工作时长缩短到15个小时。

“在核酸采集点,我的标配就是一个大喇叭。”杜小杰说。每天,她都举着喇叭,从早喊到晚:“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扫码缴费,保存好条形码……”累了,她就闭上眼睛喊。有时候,她刚在喇叭里说明手机缴费的入口位置,就有人举着手机问要到哪里缴费;有时候,因为光线太强,有些人看不清手机屏幕,杜小杰就帮忙操作;有时候,有人缴完费领好条形码,等采集核酸时却发现条形码不见了,采集点的医务人员就要帮着找……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杜小杰和她的战友们耐心地解决。

每天忙完下班后,杜小杰还要组织采集点的医务人员总结经验,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感控培训和技能培训。“即使是疫情期间,正常的医疗培训工作也不能落下。”杜小杰说。

许昌市开展全员采集核酸的时候,杜小杰接到任务要带队去社区。“在社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沟通。”杜小杰说,沟通到位了,现场才能有序进行。每到一个社区,杜小杰都会先和相关社区负责人提前沟通:社区一共多少人,所需物资如防护服、试管等分别需要准备多少,需不需要提前登记信息,如何组织人员有序采集核酸……前期的有效沟通让核酸采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市区某管控小区,她率领5人小组,在4个小时内为400多人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在我市某公司,她带领7个人分3个小组到该公司各分部进行核酸采集,不到12个小时为近4000人完成核酸采集工作……核酸采集现场,因为组织得力,均未出现大量人员聚集情况。

许昌全员核酸采集工作刚结束,杜小杰再次接到紧急任务,要组织人员到其他地区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她刚把消息在科室群内公布,群内就沸腾了,科室人员纷纷报名。“在设立门诊核酸采集点的时候,已经从科室内抽调了人手,科室留下的人员本就不多。为了维持每天的正常医疗工作,他们放弃轮休,值班也变为白班和夜班两个班次,还有家在外地的,干脆住在了医院。”杜小杰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敢拼、能拼的团队而自豪。

在外似乎无所不能的杜小杰,在6岁多的儿子眼中却是连玉米都能煮煳的笨妈妈,他还自编了“顺口溜”——“我的妈妈干啥啥不行,采集核酸第一名”。杜小杰不止一次被儿子问:“妈妈,你的健康码有没有变黄色?”杜小杰问儿子,为什么希望妈妈的健康码变黄色,儿子的回答让她吃惊:“这样你就不能去上班了呀。”

支援外地核酸采集工作回来后,杜小杰和同事们都被隔离起来。闲下来的杜小杰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每次都不愿意接:“你又回不来,和你通话我会忍不住想你,我会哭的。”解除集体隔离,要居家隔离的杜小杰告诉儿子:“这次妈妈可以好多天不用上班,天天在家陪你了。”她清晰地感受到,儿子搂着她脖子的双手变得更紧,而她的肩头变得湿润了。

疫情过后,随着复工、复学,新一轮的核酸检测高潮出现。解除封闭的杜小杰,在儿子不舍的目光中,再次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