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经济

“双十一”消费提醒——

警惕价格陷阱 切忌冲动消费

本报记者 苏杭 通讯员卢晓迪

付定金再减20元、前1小时折上折、直播间抢购……又是一年“双十一”,商家的促销玩法和套路不断升级,买卖双方的斗智斗勇也再度上演。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商品再划算也要理性消费,按需购物;在网购时要看清促销规则,防范消费陷阱。

摸清优惠“套路” 谨防被“忽悠”

“双十一”期间,各家电商纷纷打出促销牌,秒杀、打折、红包、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不停歇。然而,部分商家玩起了“先涨后降”的套路,表面促销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此外,部分商家的预付定金直减活动,须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

消费提醒: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购物,避免因冲动消费落入商家“套路”。对于“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此外,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了解预售规则,及时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订金原则上可退。

社交拼购有风险 下单需谨慎

“双十一”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齐。拼团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格,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可能买到质量不符合预期的商品。而拼团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临时组织的松散团体,拼团交易成功后就会解散,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需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此外,消费者需谨防低价陷阱,低于市场价多倍的商品要谨慎购买,仔细甄别,尽量选择大型、正规平台进行拼购。

“电商专供”有猫腻 小心被套路

“双十一”期间,“电商专供”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1/3?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双十一”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要谨慎下单。

消费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等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特价限购 数量与实际不符

“双十一”电商大促销已经开启,有消费者反映某些商家推出特价限购的活动,商品页面标明特价商品限购100件,但实际上,消费者成功下单一件后,商家以库存不足等理由拒绝消费者再次下单。

消费提醒:商家以特价限购吸引下单,实际可购买数量与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平台方举报。电商平台一经发现此类现象,应对涉事商家做出相应惩罚。

警惕发货陷阱 避开物流高峰

“双十一”期间,一波又一波的促销活动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给商家和物流带来压力。商家的发货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订单压力,发货慢也将影响用户体验,部分打着“闪电发货”的商家也不能及时发货。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做好物流滞后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急需的商品,消费者要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对于一些食品类、易腐易坏类商品,最好避开物流高峰,而签收时先验货后签收。

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切莫随意“授权”

随着移动购物的发展,多数消费者习惯通过App下单购物。对于一些从未安装的电商App,在下载安装时往往会跳出多个对话框,而消费者一般都不仔细查看条款内容,就直接点击“同意”或“是”。商家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给消费者的隐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而App过度索要授权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通过应用商店下载而不通过网络搜索下载App,防止落入山寨App陷阱。对于不同的App,消费者尽量设置不同的密码,以防密码被不法分子攻破后造成一系列应用程序账户安全的沦陷;如果发现App过度获取或者非法获取隐私信息,对个人信息安全存在威胁,要第一时间截图保存凭证,并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小心各类诈骗 不要被“钓”钱

“双十一”期间无疑是各类诈骗活动的活跃期,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消费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货到付款包裹,要先验货再付款签收;遇到商家虚假促销、霸王条款,以及遭遇各类诈骗陷阱的,消费者可向有关监管部门和维权平台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理性购物 科学消费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过度囤货。另外,消费者通过观看直播购买产品,虽然可以看到产品的样式、上身(使用)效果,但也会存在商品性能被主播过分夸大、售后服务不完善、主播诱导私下交易及直播间未开通回放导致取证难等问题。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理性购物,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团队的主播直播间购物,下单前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性能、材质、赠品等,要在主播的“煽动性”语言和直播间营造的爆卖氛围中保持理智,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按需购买,千万别过度囤货。

遇到纠纷侵权 勇于合法维权

“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消费者容易遇到商家的价格欺诈、承诺不兑现、发货慢及物流暴力等问题。遇到网络消费纠纷,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难的问题。

消费提醒:遇到消费纠纷,消费者要理性维权。发票等购物凭证是消费者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后,依法维权的重要凭证。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保留购物发票、小票等有效购物凭证。消费者如果产生网络交易消费纠纷,在与卖家、交易平台协商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也可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