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秋楼

最 喜 清 雅 不 染 尘

□徐永胜

自古至今,中国文人士大夫都有追求清雅的喜好。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读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依照王国维的理论,我感觉清雅也有三境界。

境界一,环境之清雅。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起居环境窗明几净,门庭清洁。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中,就要求家中子弟早起打扫屋子。更有甚者,将打扫卫生,清理庭院,上升到治国之道,美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农人也好,樵夫也罢,无不将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而读书人、士绅官员则更上一层楼,在庭院种上梅兰竹菊、松柏荷桐,营造出清雅的环境。

环境住所清雅极致的代表,为江南古典园林。它凝聚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情画意”等传统艺术。高官巨商,大兴土木,所居园林内,曲径通幽,叠石理水,一步一景,亭榭廊槛,宛转其间,诗意盎然,清新洒脱。《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展现贵族气派的同时,也把清雅放在首位。房舍、景观的名字,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秋爽斋、紫菱洲、栊翠庵、滴翠亭、藕香榭、凸碧山庄、芦雪庵,既清雅又诗意盎然。古代文人不遗余力地以诗文描写居所清雅,其中两句我认为最佳。一句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北宋诗人林逋所写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另一句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既写出了所处居住的清雅环境,又抒发了自身清雅志趣。

当然,除了人们的住所清雅之外,大而广之,祖国大好河山也有许多清雅之地。我印象深刻的有湖北三峡的水上人家,还有《富春山居图》中描绘的富春江。不过,如今这些地方节假日里人潮熙攘,早已不是清雅之地了。当今社会,无数人为了追求清雅,觅一方心灵栖息之地,造一间灵魂思索之室,耗巨资,购书画,买古董,种花草,引流水,燃檀香,将房舍打造得清雅别致。其实很多用金钱堆出的清雅环境,却不是清雅之地,斯人在此谈非清雅之言,做非清雅之事,宴非清雅之人,实不知清雅之内涵。

境界二,志趣性情之清雅。古人把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称为“八雅”。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为表清雅志趣,纵情于山水之间。这样的高洁之士数不胜数,就连孔老夫子也不例外。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侍坐。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当然最为世人称颂的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恬淡高雅是发自内心的。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为人清雅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他的《爱莲说》让后世之人奉为清雅的座右铭。

可是碌碌尘世之中,有多少人故作清雅,人前谦谦君子,人后瞳瞳鬼影。古人云:“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没有正气,何来清雅?不守规矩,何谈高雅?不尚节俭,如何优雅?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官身上体现的“清雅”,只不过是假清雅而已。“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真正的清雅是澡身浴德、志操修洁,清正有为、节俭有戒。在我们党内,很多领导干部都保持了清雅之气、文雅之品。

境界三,也是清雅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思想道德之清雅,即清雅无尘。清雅是高尚的,最喜清雅不染尘,这是儒家所向往的,无数人修炼一生,苦探捷径,寻求真果。屈原处在战国末期,世人皆昏,唯他独醒。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清雅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他无法在污浊的世事中活着,为了不沾染尘埃,宁可投入清澈的汨罗江中死去。这是思想道德清雅的悲剧,让中国人至今唏嘘感叹。还有理学大师王阳明,为使心境清明,他龙场悟道,格物致知,提出知行合一。但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实践证明他的心学理论从兴盛走向衰败,不能为天下生民提供更好生活的精神食粮和道德指引。佛家、道家为了清雅无尘,制作拂尘,让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可是有人以众宝作柄,以珍贵的牦牛尾为其拂。无奈之下,佛陀定制只能用羊毛、麻、布等五种粗鄙之物做拂子,时时清洁心灵明镜。

为了国家人民,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拂尘,真正做到了清雅无尘。周恩来总理,一直被中外人士视为清雅之士,他决不允许清雅的思想染上半点尘土。他的清雅建立在为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基础上。作家梁衡曾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讲到,周恩来生而无后、死不留灰、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向后人呈现了大爱、大德、大智、大勇、大才、大貌的崇高风范。这是何等的高雅,又是何等的纯粹!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爱写诗,从家门前的池塘竹林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橘子洲头,从风景秀丽的井冈山到高耸入云的雪山,他老人家一路革命一路写诗,红叶、江天、大雪、梅花无不入诗,诗风浪漫清雅朴实。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塑造了梅花美丽与坚贞的形象,这首词称得上是历代清雅诗词的典范。毛主席写的诗清雅无尘,志趣和思想也做到了清雅无尘。他为了人民,疾恶如仇,横扫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打造了几千年来最干净的新中国。还有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他曾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窑洞里,他秉烛夜读,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虽然穴居四周尘土飞扬,但是总书记思想澄碧,谋复兴中国大计,这是一种怎样别致的千古清雅?他在福建任职时,夜半面对如银霁月,文思萦系,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焦裕禄为榜样,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清雅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共产党人要常观古史,常读党史,扫除思想污垢,清除志趣瑕疵,刮骨疗毒,表里如一,道德清澈,精神清雅。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