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新生儿食不到胃 医生妙手补瘘重建食管

□本报记者 刘地委

护士正在护理患儿 (资料图片)

近日,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合作,成功为出生3个小时、体重3公斤的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果果(化名)施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医生在其胸部开了3个小孔,成功关闭了瘘管。目前,果果身体恢复良好。这次手术刷新了该院为患先天性食管畸形新生儿施行胸腔镜手术的最小年龄记录,也标志着该院在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11月15日,在该院出生仅3小时的果果,突发呼吸急促、呛咳、口吐泡沫,被转入新生儿科(NICU)。经多学科会诊,医生判断果果为食管闭锁并存在气管食管瘘,立即启动救治预案。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后,医生的判断被证实。

“果果的食管分为上下两段,本应通向胃肠道的食管成了一个‘死胡同’,维系生命的营养通道被中断。食管下段失去了与上段的连接后,长到了气管上,与气管相通,形成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瘘口。此类患者易引发肺部感染,如果不及时手术,心肺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危及生命。”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燕占甫说。

一场多学科协作的高难度“打通生命通道战”立即打响。

新生儿胸腔空间小、食道腔小壁薄,腔镜操作难度大,手术及麻醉风险高。该院儿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NICU)、麻醉科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尝试借助胸腔镜为患儿实施手术。

因气管食管瘘的存在,要在术中保证患儿的有效呼吸且不影响手术,对麻醉技术要求很高。该院麻醉科团队不畏困难,顺利完成了麻醉。手术台上,医生在患儿的胸部开了3个3至5毫米的小孔,然后将管状的胸腔镜导入体内。胸腔镜上装有微型的高清摄像头,将图像传送到外接显示器上,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胸腔内结构。术中,医生发现果果右支气管软化,经过一系列精细操作,顺利为其实施了气管食管瘘缝合术+食管端吻合术+右支气管悬吊术。

术后,果果回到新生儿科(NICU),新生儿科主任李勇志带领医护团队,立即对其进行心电监护、气道吸痰等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成功帮助果果闯过了气管塌陷关、吻合瘘口感染关等。目前,果果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良好。

燕占甫告诉记者,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严重先天畸形之一,治疗的传统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及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逐步应用于该病的矫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等优点。

目前,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在多科室的通力协作下,已为多名患儿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胸腔镜下食道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手术。这是该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的成果,也体现了该院在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方面多学科协作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