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秋楼

藏在细节里的善意

□项伟

看到或经历过这样几件事。

第一件是关于医生与患者的。某地三甲医院的血管科,一个得了肿瘤的老者在向医生咨询治疗方案。老人已经80多岁了,手术治疗呢怕扛不住,吃药又不知效果如何,一家人纠结不已。医生看完病历和片子后,突然冒出一句话来:“你不用看了,你的时间已经不够了!”正当这家人张大嘴巴的时候,医生笑了,接着解释道:“这个肿瘤长得慢,它就是一点一点地长,长到需要干预的时候,也要10至20年。等您老100岁时,它才3厘米多点呢。所以说,是留给肿瘤的时间不够了!您现在该咋玩就咋玩, 乐乐呵呵地,熬死它!每年拍片复查一下就得了。”家属听到这么说,都笑了,老人也笑呵呵地拍了拍医生的手:“活不了100多岁,90岁就不得了了,借教授吉言啊!这我就放心了!”听到老人这么说,大伙儿又是一阵欢笑。这是一个医者,对于患者的善意。善意,有时只需几句贴心话而已。

第二件是关于陌生人的。某地一条隧道的出口是段上坡路,一位老人拉着平板车在努力爬坡,车上是堆得小山似的废纸盒。老人弓着身子,拉得很吃力,几乎是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平板车后面,排起了长长的车队,有些司机等得不耐烦了,催促的喇叭声此起彼伏。这时跟在老人后头的第二辆轿车突然停了下来,一个年轻人打开车门,小跑来到平板车后面,帮着推了起来。有了年轻人的助力,平板车很快就上到了坡顶。然后是老人表示感谢,年轻人挥手离开,车流随即恢复如前。这是一个年轻人,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的善意。善意,有时只需搭把手而已。

第三件是关于小动物的。有一次坐朋友夫妇的车,去某地办事。车子经过一段湿滑路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两边的稻田里蛙声如雷,车灯照着的路面,赫然出现大片的田蛙,密密麻麻,像是在扎堆聚会。朋友摁了几下喇叭,田蛙受了惊吓,开始四散跳开,但也有些待在原地不走的,不知是胆大还是木讷。我思忖着朋友是会继续摁喇叭还是直接碾过去的时候,朋友的妻子示意停车。正纳闷儿呢,只见她拿着从后备厢里取出的扫把,来到车前,开始驱赶那些不识相的田蛙。就这样,她在前面赶着,我们开车亦步亦趋地跟着,一段百十来米的乡间小道,足足走了七八分钟。看着她挥动扫把赶蛙的样子,不知怎的,心头觉着热乎乎的。这或许是人类对于小生命的善意。善意,并不都是虚的,有时也可以很具体。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与人为善”,古人也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念或许与生俱来,但我们往往不善于或羞于表达善意,常常是有善念,而无善行,善意总藏在心里。善意需要表达,才能被人接收到。它不该只停留在书本上、内心里,也不见得要慷慨激昂、惊天动地,它其实可以很琐碎、很具体,比如几句暖心的话语,捎带着搭把手,还有力所能及的动作。你所释放的善意,总会让人受益,终有一天,这些善意会以某一种方式,回馈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