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一片厚重的热土,每每提起她的名字,都会倍感亲切。这或许是游子对家乡特有的情愫吧。
城,不仅是经济繁荣的符号,还是文化底蕴丰厚的象征。襄城,曾是“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交通要塞,因周襄王在此避难而得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县城是一段高大古朴的城墙,里面行人匆匆,一行挨一行的摊位组成商业市场,门面一个挨着一个,商品齐全,热闹异常,街连街,巷通巷,充满了神秘色彩。
后来到县城上学,学校在县城西南角的城墙脚下,城墙围着近半个校园,给学校增添了古朴的文化色彩。同学们时常三三两两地爬上城墙,或看书学习,或漫步眺望,尽情地享受着青春时光。
城外,是宽阔清澈的汝河。难忘黎明前同学们在河堤上跑步的身影,难忘河边细观渔夫捕鱼的场景,难忘同学们结伴畅游的酣畅淋漓,难忘乘船而渡、沙滩高歌的快乐时光。
如今,城外建成了美丽的古城公园,花开遍地,绿树成荫,彩蝶翻飞,曲径通幽。过去的绕城土路不见了,变成了水泥路面和彩色步道;废弃的荒地不见了,变成了各种美丽的花草。健身的、游玩的、谈笑的、娱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不热闹。河堤上有了沥青路面,两边河岸整修一新,建起了颇具艺术风采的亭子和凉棚。漫步古城公园,仰望校园里那段斑驳古老的城墙,百感交集。
站在汝河东岸,遥望紫云山,想起了在校期间,我和几位同学登顶紫云豆角寨,观丹霞日出的情景。
紫云山景区有“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紫云山的美丽神奇吸引着我们。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们住在山下一位同学家里,星期天一大早就开始爬山,一探“李自成攻打豆角寨”的神秘。冬季的早晨,天气寒冷,但我们争先恐后地爬到山顶,已是大汗淋漓。登顶遥看,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山顶上石砌寨墙残垣断壁,似在诉说已逝的历史。还有一潭清水,犹如一座小小的天池静躺山顶。原来山顶有水有粮,让人明白了李自成久攻不下的秘密。遥望山顶,当年与同学观看日出的欢乐笑声,仿佛还在那里荡漾。
城南紫云书院,被誉为紫云山的灵魂,是明代八大书院之一,是户部尚书、太子少保李敏所建。作为襄城人李敏归乡读书讲学,弟子多时有数百之众,还吸引了明太子朱佑樘到此求学。
紫云山上除松柏翠竹之外,还有号称“江北第一”的万亩槲树林,深秋时节,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分外好看。有诗赞曰:“紫云红叶红胜火,赏秋不必到香山。”紫云山名胜众多,一步一景,诸如辞君亭、望龙亭、望月亭、老君洞、墨香泉、竹亭献秀等。据说,紫云山曾留下过黄帝、庄子和刘秀的足迹,而且有老子在此著就《道德经》、留下“紫气东来”“青牛西逝”的传说。这些传说的真假不易考证,却大大增添了紫云山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古老的襄城尊师崇儒,文风鼎盛。明朝时,襄城县就有李敏、辛自修、姚继可等7位重臣在朝做官;明清期间出了50多名进士和290多名举人,有“襄半朝”的美誉。
襄城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名胜、故事和传说,诸如乾明寺、文庙、奎壁、瓮城、汝水虹桥、龙池晚钓、阳台暮雨、高桥夜月等,无不积淀着襄城先辈的勤劳与智慧。
更让全县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冒着酷暑,兴致勃勃地视察襄城县时的情景。他老人家深入农田,查看庄稼长势。当看到长势喜人的烟田时,他情不自禁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从此,“烟叶王国金襄县”的美誉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由于烟质上乘,襄城县被选为“中华”“熊猫”香烟的原料基地。从此,毛主席身穿白色衬衣,头戴草帽,把满面慈祥和微笑定格在即将成熟的谷子地里的照片,成为襄城人民永远的骄傲。为此,襄城人民修建了雄伟的毛主席雕像和纪念馆,让世世代代铭记一代伟人的勉励和鼓舞。
新时代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吹得襄城满城色彩。如今的襄城道路纵横,宽阔平坦;高楼林立,造型别致;道旁树木成行,鲜花霓虹交替绽放,车辆往来穿梭,工厂鳞次栉比……一座发展迅猛、整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展现眼前,处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游襄城,自然少不了那条古街,这是老县城的北大街,是近年来改造的一条仿明清古街。高大的城楼、繁华的街市,再现着当年县城的威严和繁华。走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欣赏着街道两边古朴的店面,观赏着你可能不曾见过的各种小商品,有一种神奇的历史穿越之感。让人欣喜的是,这里还有一家店面不大的“作家书屋”,里面摆放着本土作家们的著作,记载着襄城大地的沧桑变迁,无疑增添了襄城古街的文化气息。谈起古街,不得不说小吃。这里远近闻名的“羊肉锅盔”,外焦里嫩、肉质鲜美,那口味简直一绝;还有人们念念不忘的“襄县焖面”、南关“烙馍卷豆腐片”和早餐“豆腐泡”等,这是襄城人舌尖上的记忆。
游襄城,一定要看汝河。一条宽阔明净的汝河绕城而过,千百年来,滋润着两岸的生灵,使襄城大地变得温润而又灵动。近年来,为了保护日益珍贵的水资源,汝河绕县城20多公里的河段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野鸭戏水、鱼虾肥美,使原生态的河道得到有效保护。堤畔新建的彩色步道蜿蜒曲折,迂回的休闲廊道与水面相接,迎春花、樱花、海棠、牡丹、月季、薰衣草等各种花木装点着河岸。即便是秋冬季节,万物萧杀,但几乎开遍堤岸的金黄的千头小菊,仍然生机勃勃。
襄城风光,有水的灵动,更有山的秀美。紫云山文化底蕴丰厚,而首山则风景秀丽。首山因起于伏牛山脉东端,故名首山。首山是红石的富矿,勤劳智慧的襄城先辈,用红石凿制的各种器具,曾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建筑的必需品,不仅满足了襄城周边居民的日常所需,而且顺水而下,远达安徽等地。
近年来,首山的旅游业发展迅猛,颇具吸引力。如今的首山,草木茂盛、郁郁葱葱,鲜花娇艳、多姿多彩,花果飘香、四季常青。首山的柿子、樱桃、黄杏、核桃、酥梨、葡萄和大白桃等,口味纯正;桐花、槐花点缀着满山翠绿,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如蓝图似画作。登临山顶,尽情远眺,山下城郭、村庄、河流、道路、农田、树木尽收眼底,给人心旷神怡、空灵豁达之感。人们很喜欢到这里赏景游玩,远离尘嚣、愉悦身心。
首山顶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文峰塔。该塔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据说比许昌文峰塔还要早60多年,像一支倒立的笔柱高高矗立,有祝福乡梓文运昌盛之意。此塔为近年重修,为首山风景增添了浓重一笔。站在塔下,风铃声、鸟鸣声和游人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情趣。
为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首山年年举办“油菜花节”。春夏之交,山下万亩油菜花,金灿灿,水灵灵,芳香扑鼻,引来无数蜜蜂翩跹起舞。车如流、人如织,赏花盛况空前。油菜花开过后,满山的樱桃鲜红欲滴,前来观光采摘的人们络绎不绝……
“诗意襄城”“文韵襄城”“七彩襄城”,这座千年古城正在谱写新时代繁荣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