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这是《感动中国》栏目组给予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的颁奖词。
江梦南,从艰难发出第一声“啊”的呢喃,到依靠人工耳蜗听见第一声清华校园里布谷鸟清脆鸣啼,她用26年的不懈战斗,终于,在无声处突围。
在电视上,江梦南如花的笑靥和催人上进的话语,向我们传达着她的积极与豁达,我们也难以避免地将情感寄托在她成功的光辉之上,跟随她云淡风轻的讲述,对她漫长的寂静之旅抱有模糊的想象。当我们无法切身感知这份艰难,她的成功似乎被与生活的现实隔开。
然而平淡之中是荆棘满途。江梦南才半岁时,因药物导致了双耳失聪,从此她进入无声世界。“没有再做检查的必要了!”“长大送到聋哑学校是最好的打算。”“言语康复的希望很渺茫……”一次次寻医,当医生对她的父母说出这些话时,他们的希望从燃起又到破灭。
在常人看来,上帝似乎为她关上了像平常孩子一样读书这扇窗户。然而,就是这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一位网友说:“一遍一遍流泪看着江梦南的视频,不是因为她的清华博士身份,而是因为她的‘难’,她父母的‘难’;更是因为自己的畏难,自己的脆弱,自己的胆怯,自己对正能量的渴求。每个人都需要力量笑着面对未知前路,所谓共鸣或许只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苦苦坚持和渴求。”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难”,然而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难”,江梦南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态度: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为了努力够到同龄人的“起跑线”,一天看三档新闻,一个字练上万遍口型,通过读老师口型“听课”……她在静默无声的世界中发奋学习,全力前行。她的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坎坷漫长。她凭借惊人的努力和坚持,一直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的课程……
江梦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无与伦比的乐观、坚强和斗争的心,无论何种先天条件和困难境遇,她都永怀热忱、自强不息。当苦难不能击溃一个人,那么只会让他变得更强大,强大到可以打开那扇看似被“封死”的窗户。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一扇属于自己窗户,且这扇窗户都是关着的。有的人轻轻一推,发现只有逼仄的缝隙,于是就心灰意冷;有的人很用力才推开,却收获了一片怡人的景色;还有的人不相信窗户后面是“此路不通”,于是无惧无畏,拼尽全力,终于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江梦南正是如此。
所以,上帝并不是关窗户的人,也不是开窗户的人。那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