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12月15日结束的2019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上,中国运动员樊振东夺得男单冠军后,高高举起了冠军奖杯。这只奖杯是一件钧瓷作品,奖杯主体造型借鉴河南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礼器“觚”的外轮廓,由许昌学院设计制作。
据了解,该项大赛确定在河南举办后,国际乒联委托河南举办方设计制作冠军奖杯,河南举办方将此重任交给了许昌学院。该校主创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历经数十次修改设计方案,并多次与国际乒联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了冠军奖杯的定型作品。
2021年2月5日,许昌学院的钧瓷作品再度出彩。该校把纳米钧瓷科研团队与著名陶瓷艺术家刘志军合作烧制的“纳钧—仿宋渣斗式花盆”捐赠给河南博物院,供河南博物院收藏、展示与研究之用。捐赠仪式在河南博物院举行,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与捐赠者代表、许昌学院纳钧科研团队带头人、中原学者郑直教授现场签约并颁发证书,该校科研处负责人和纳钧团队成员参加仪式。渣斗式花盆为传世钧官窑经典器型之一,文物原件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此次捐赠的“纳钧—仿宋渣斗式花盆”,是按照拍卖原件尺寸和釉色复烧的。
该作品为传统工艺与科技成果融合的成果,通过科技对传统工艺的改进与提升,把仿宋钧官窑的古朴典雅与釉润如玉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好地展现宋钧古件天青釉的韵味,作品采用纳米氧化铁作为呈色剂,对基础釉进行微观界面调控,呈色剂分散更加均匀,有效改善了釉烧过程中釉层的黏度,从而有效降低了流釉,抑制釉层出现缩釉和鬃孔等釉面缺陷,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作品由该校提供技术和釉料,著名陶瓷艺术家刘志军烧制,是许昌学院积极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这件经典传世作品中贯通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推动了现代纳米科技与钧瓷文化传承的贯穿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名片钧瓷产业发展与钧瓷文化的传播推广。
参与国际赛事奖杯设计、向博物馆捐赠现代工艺制品,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许昌学院坚持需求导向,促使科研平台服务性获得新提升的力证。
目前,该校已获批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等18个省级科研平台。2021年由许昌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许昌学院和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陶瓷制品有害物质分析与评估”实验室获批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数理学院和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分别获批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科普基地。2018年获批“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实现了社科领域省级科研平台新的突破。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在省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